□ 記者 蔣維博 通訊員 韓鑫
在銅川市耀州區天寶路街道崔興村,有這樣一位“草根”藝人,憑借一手出神入化的快板技藝,成為當地家喻戶曉的“明星”。他就是袁英民,一位用快板傳遞黨的聲音、講述家鄉故事的民間藝術家。
今年61歲的袁英民精神矍鑠,他手持竹板,嘴里念著自編的快板詞,節奏感十足。在崔興村,時常能聽到他清脆的快板聲。他的工作室里,一摞摞厚厚的筆記本整齊擺放,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他收集來的素材和創作靈感,墻上貼滿了他創作的快板詞手稿。
袁英民說:“我自小就喜愛快板創作,我父親以前會說書,村里人都知道。受父親的影響我愛上了快板,加之我上學的時候也愛好語文,所以愛好創作,年輕時寫了好多快板,2017年加入耀州區草根宣講團后,創作了好多快板。”
袁英民的快板短視頻是社交平臺的“常客”。作為陜西省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耀州區第七屆道德模范、抖音“銅川快板”賬號運營者,袁英民將耀州的風土人情、政策理論以及群眾生活巧妙融入快板的韻律。他的快板作品既緊跟時代脈搏,又充滿生活氣息,深受群眾喜愛。為了讓快板作品更“接地氣”,他常常深入鄉村、社區,與群眾拉家常,了解大家關心的熱點問題,將這些內容融入創作。
“開始創作的是《黨的十九大精神指方向》,就跟著耀州區宣講團在全區各村鎮,還有學校、工廠、企業進行宣講。”袁英民說。
多年來,袁英民創作的快板作品有800余篇。翻開他的快板作品集《板語心聲》《板語頌新風》,字里行間都是對家鄉耀州的熱愛與贊美。他用快板講述耀州悠久的歷史文化,從唐代史學家令狐德棻到北宋山水畫家范寬,再到“柳體”書法創始人柳公權,古老的耀州名人故事在他的演繹下鮮活起來;他也聚焦家鄉的發展變化,改革開放后的高樓大廈、鄉村振興中的美麗新貌,都成為他快板里的生動素材;鄰里間的好人好事,如照顧孤寡老人的熱心村民、義務打掃街道的志愿者,也被他寫進快板詞,傳遞著溫暖與正能量。
“我今年61歲了,要把創作和宣講堅持到底,把黨的聲音傳到千家萬戶。以后還要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宣傳鄉村振興、好人好事、銅川的名勝古跡和傳統文化,一直堅持到說不動的時候。”袁英民說。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