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位于朝鮮北部赴戰嶺山脈與狼林山脈之間。狼林山脈的高山峻嶺蜿蜒在長津湖的東西兩側,匯合著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和風雪。
1950年11月5日,志愿軍第一次戰役攻勢結束后,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不甘失敗,發動所謂“在圣誕節前結束朝鮮戰爭的總攻勢”,企圖將志愿軍一舉逐出朝鮮。
為遏制其攻勢,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急調第九兵團入朝,擔負第二次戰役東線作戰任務。因朝鮮東線戰事緊迫,很多南方官兵來不及準備御寒冬衣,穿著華東的薄棉服緊急入朝作戰。
1950年冬天,鵝毛大雪籠罩整個大地,氣溫驟降至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為達成戰役的突然性,15萬衣著單薄的志愿軍官兵翻山越嶺晝伏夜行,忍受著酷寒、饑餓和疲勞在覆蓋厚厚積雪的山脈和樹林中連續行軍,悄無聲息抵達了預設戰場,將美軍精銳部隊在長津湖地區分割包圍。直至戰斗打響前,少則兩天多至九天,志愿軍戰士沒有吃上一頓熱飯,僅靠冰雪充饑,因凍傷減員已過半。
在長津湖戰役中,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九兵團3個軍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與武器裝備一流、戰功顯赫的美軍王牌部隊進行了直接較量,在極寒天氣下苦戰20余天,重創美軍陸戰第1師和步兵第7師,也迫使這支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
志愿軍在東西兩線同時大捷,不僅挫敗了所謂“聯合國軍”在圣誕節前結束朝鮮戰爭的“總攻勢”,而且一舉將其從鴨綠江邊打回到三八線,根本扭轉了朝鮮戰局。而志愿軍第九兵團,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在這次戰役中,擔任阻擊美軍任務的志愿軍戰士,有連隊全員凍死在陣地上,以戰斗隊形在雪地中堅持到最后一刻,成為人民軍隊歷史上最為悲壯的“冰雕連”。戰后打掃戰場時,有人發現烈士宋阿毛留下的一張卡片,上面寫著:“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志愿軍戰士。冰雪啊,我絕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
《新影像》抗美援朝70周年特輯>>
新影像|珍貴戰地記錄!《誰是最可愛的人》>>點擊查看
新影像|膠片里的抗美援朝《決策出兵》>>點擊查看
新影像|捐獻飛機大炮,開展生產競賽,抗美援朝的另一個戰場《萬眾一心》>>點擊查看
總監制丨駱紅秉 姚永暉 王姍姍
監制丨耿志民 朱勤效 劉幗軼 劉洋
制片人丨韓任偉
主編|彭裔然
編導丨申森
剪輯丨楊清平
配音丨楊海波
編輯丨寇琳陽 王藝諾
資料丨鄧青燕 徐堃 劉芃芃 張春暉
制片丨楊波 張云昊 張博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