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小说,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學習進行時丨習近平的“茶之道”

2021-05-21 20:23:41  來源:新華網  


[摘要]茶,源自中國,盛行世界,既是全球同享的健康飲品,也是承載歷史和文化的“中國名片”。...

  【學習進行時】茶,源自中國,盛行世界,既是全球同享的健康飲品,也是承載歷史和文化的“中國名片”。習近平曾殷殷叮囑,要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5月21日是“國際茶日”,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推出文章,與您一同體悟習近平的“茶之道”。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發祥地。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畫卷,每一卷都飄著清幽茶香。

  小小茶葉,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有著不輕的分量。習近平高度重視茶產業發展和茶文化交流,對“中國茶”的發展有許多精彩論述。

  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福建考察。這是22日下午,習近平在南平武夷山市星村鎮燕子窠生態茶園,察看春茶長勢,了解當地茶產業發展情況。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小葉子可成大產業

  2021年3月22日,正在福建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武夷山市星村鎮燕子窠生態茶園,察看春茶長勢,了解當地茶產業發展情況。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習近平提到了唐代陸羽的《茶經》。他對鄉親們說,“過去茶產業是你們這里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今后要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他叮囑,要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

  這一片片鮮嫩綠葉曾經不過是偏僻山村的普通作物,而在習近平眼中,卻是能使群眾脫貧致富的“金葉子”。

  上個世紀在寧德工作期間,習近平曾先后四次來到福安社口鎮坦洋村這個古老茶村調研,要求當地因地制宜給茶葉分級,要成片、成規模地種植,科學管理,打出品牌,還親自指導推進茶種改良,提升茶葉質量。

  在浙江工作時,習近平曾沿著泥巴路走進安吉縣溪龍鄉黃杜村的茶園,詢問白茶是怎么引進的,怎么扦插、采集、加工,銷售情況如何,對茶產業發展作出指導。

  ……

  如今,茶產業已成為坦洋村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依托,全村八成以上人口涉茶,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萬元。黃杜村白茶種植面積也已從5000余畝擴大到1.2萬畝,昔日荒山變身“茶海”。

  正如習近平曾稱贊的,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茶產業的發展,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的絕佳闡釋。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2020年4月,在陜西考察時,習近平步入茶園,沿途察看春茶長勢。當從茶農口中得知茶園的收成不錯時,習近平高興地說:“希望鄉親們因茶致富、因茶興業,脫貧奔小康!”

  發展特色產業是脫貧良策,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守住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同樣離不開特色產業的發展。茶產業的發展讓一座座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一棵棵茶樹,一個個茶園,也正鋪就一條前景廣闊的鄉村振興之路。

  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福建考察。這是22日下午,習近平在南平武夷山市星村鎮燕子窠生態茶園,同科技特派員、茶農親切交流,了解當地茶產業發展情況。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小葉子蘊含新科技

  2018年4月,浙江省安吉縣黃杜村20名農民黨員給習近平寫信,匯報村里種植白茶致富的情況,提出捐贈1500萬株茶苗幫助貧困地區群眾脫貧。

  收到信后,習近平對信中提出向貧困地區捐贈白茶苗一事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黨的恩”,這句話講得很好。增強飲水思源、不忘黨恩的意識,弘揚為黨分憂、先富幫后富的精神,對于打贏脫貧攻堅戰很有意義。

  這封信中提到的茶苗“白葉一號”,大有來頭。1982年,安吉縣科研人員利用無性扦插繁殖技術,培育了“白葉一號”茶苗,通過推廣種植,由此誕生了安吉白茶。

  白茶產業的發展,帶動了一方百姓的“先富”。而“白葉一號”在被捐往各個貧困地區,由技術指導人員精心種植后,也帶動當地百姓走上了致富道路。“先富幫后富”,來自于“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精神,也離不開科技的強大助力。

  茶科技涉及全產業鏈,不僅涉及種植環節,還涉及粗制、精制及精深加工環節,以及流通環節等。正如習近平所說,茶科技是一篇大文章。而這篇大文章的“作者”之一,就是科技特派員。

  2021年3月,在福建武夷山考察時,聽說近年來在科技特派員團隊指導下,茶園突出生態種植,提高了茶葉品質,帶動了茶農增收,習近平十分高興。他指出,要很好總結科技特派員制度經驗,繼續加以完善、鞏固、堅持。

  科技特派員制度發源于福建省南平市。20年前,這一制度就在習近平的指導下在南平扎下了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現在全中國都有‘科特派’。農業是有生機活力的,鄉村振興要靠科技深度發展。”

  不僅鄉村振興要靠科技深度發展,茶產業也厚植于科技的沃土中。要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讓科技為茶產業等更多特色產業賦能。

  2014年4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學院發表重要演講。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小葉子承載“和”之道

  2019年12月,聯合國大會宣布將每年5月21日確定為“國際茶日”,以肯定茶葉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價值,促進全球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020年5月21日,在首個“國際茶日”,習近平向“國際茶日”系列活動致信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聯合國設立“國際茶日”,體現了國際社會對茶葉價值的認可與重視,對振興茶產業、弘揚茶文化很有意義。

  茶葉的價值,不僅體現在脫貧致富、經濟發展上。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茶文化的交流,對于文化的交流互鑒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為“中國名片”之一,茶對于中國的象征意義不言而喻。2014年,習近平主席在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學院發表演講。在談到中歐兩大文明時,他特意提到了茶和酒。

  “正如中國人喜歡茶而比利時人喜愛啤酒一樣,茶的含蓄內斂和酒的熱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讀世界的兩種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

  由此,習近平指出,中國主張“和而不同”,而歐盟強調“多元一體”。中歐要共同努力,促進人類各種文明之花競相綻放。茶之道,折射出中國與世界的相處之道。

  作為中國傳統待客之道和標志性文化符號,在多個外交場合,習近平都“以茶會友”。

  2017年新年伊始,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來華訪問時,習近平向阮富仲介紹中國傳統茶藝,并在品茶時敘談茶文化和中越兩國人民友好。悠揚古樂,氤氳茶香,體現中越文化相通。

  “‘茶’字拆開,就是‘人在草木間’。”習近平的妙解,道出了中華文化中“道法自然”的真諦。

  中國是茶的故鄉,從古代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茶穿越歷史、跨越國界,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

  以茶論道,以茶交友,茶中傳達出的“和而不同”理念,開放合作的信號,相信全世界都能體會到。

編輯: 穆小蕊

相關熱詞: 茶之道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改则县| 东宁县| 乌拉特前旗| 北流市| 渭南市| 中卫市| 珲春市| 肥城市| 福安市| 疏勒县| 化州市| 静安区| 通州市| 申扎县| 淅川县| 黄平县| 灵丘县| 淳安县| 象州县| 罗甸县| 清徐县| 曲沃县| 固镇县| 蕉岭县| 焦作市| 宁城县| 台湾省| 丹凤县| 益阳市| 丽水市| 华阴市| 绵竹市| 绥中县| 扎赉特旗| 潞城市| 苍山县| 屯昌县| 手机| 南宫市| 太仓市| 化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