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是一種技術、一個產業,更是一種思維、一個時代”。6月27日,神木市省級數字經濟示范區建設正式啟動,神木市委書記楊成林在會上表示,神木市緊緊圍繞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發展路徑,推進傳統產業與數字化深度融合,數字賦能傳統經濟初見效益。在神木市省級數字經濟示范區建設啟動大會產業數字化發展的分論壇上,與會專家介紹了產業數字化發展方向。
中國流通行業管理政研會數字經濟工作委員會主任,陜西省數字經濟研究院智庫專家劉彥以《數字經濟與綠色發展》進行主題演講,他解讀了“1+3+2”結構性潛能框架。劉彥認為,數字化技術和綠色發展是新潛能,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建設綠色、生態、低碳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成為面向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對于神木這樣的資源型城市,要加強數據管理,讓大數據實現產業化。同時,神木市的轉型應該和綠色理念相結合,以數字化驅動“綠色經濟”發展。
“對于數字技術的應用,不僅僅是局限在生產環節,從長遠來看,我們可能還要衍生到研發設計、市場匹配以及售后服務等多個環節覆蓋,從而形成全產業、全鏈條的數字產業化發展。”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陜西省數字經濟研究院智庫專家鈔小靜在《產業數字化發展的三大新走向》主題演講上說。她指出,神木這樣的資源型城市,只有推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才能夠為未來的經濟發展積蓄動能。
神木市因煤而興,近年來以數字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啟動了智慧化礦井建設、智能裝備制造、智慧農業等一批數字經濟項目,以大數據中心發展大數據產業,“煤亮子”“蘭炭聯”等平臺經濟應用而生。在數字興煤的道路上,神木市通過“互聯網+煤炭綜合服務”,建設了全國首家煤炭生產綜合服務的B2B“煤亮子”平臺,讓從前“煤黑子”的產業升級為“煤亮子”,成為智慧化礦井建設的一大亮點。
神木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鮑二偉在大會上說,“煤亮子”煤炭生產綜合服務平臺致力打造礦用設備專業化服務生態鏈,服務輻射神木周邊500公里半徑,合作煤礦及設備廠家4000余家,2020年營業額達25億元。小保當、隆德、檸條塔、紅柳林、張家峁等5個煤礦入選國家首批智慧化改造礦井,開啟煤炭開采方式由綜采向智采變革,實現煤礦減人增效保安全。
為支持“煤亮子”“蘭炭聯”做大做強,神木市積極推動在金屬鎂、化工產品等其他行業的復制推廣創新,通過“政府引導+企業主導+機構指導”模式,打造一批傳統行業的產業互聯網平臺,大力推動工業互聯網在產業集群中的垂直應用,積極融入全國全省工業互聯網體系,打通上下游,用行業云串聯并服務于整個產業集群的轉型升級。
為推動數字農業建設,神木市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賦能傳統農業,以線上認養推進規模化養殖,綠色農產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養牛實現全閉環管理。神木市成美嘉元萬噸脫水蔬菜項目建成4條真空冷凍干燥生產線、兩條速凍食品生產線和4萬平方米生鮮冷庫,每年處理生鮮凈菜50萬噸,實現從蔬菜種植、運輸、凈菜、包裝等為一體的現代化全產業鏈。
“以神木高新區、蘭炭產業園區和神木經開區數字化改造帶動各類產業平臺整合提升,加快園區大腦建設和推廣應用,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媒介,推動園區智慧化管理、平臺化服務和入駐企業數字化轉型。”鮑二偉介紹,神木市構建了“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高效體系,將數字化發展共識更快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推進產業數字化發展。
2020年,神木成功入選陜西省級數字經濟示范區,數字經濟發展獲得肯定。在此次省級數字經濟示范區建設大會現場,神木市與碳中和綠色小鎮能源轉型升級項目、星云中國神木創新中心項目、德清動力氫能生態鏈項目等共計14項數字及智能化相關項目簽約,數字經濟已成為神木經濟增長的“生力軍”。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