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小说,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時政新聞眼丨在這個檢閱五年成就的展覽上,習近平看了哪些重大科技成果?

2021-10-27 17:35:38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摘要]過去五年,中國科技實力躍上新的大臺階。去看看正在北京展覽館舉行的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就能真切感受到這一躍帶來的碩果。...

  過去五年,中國科技實力躍上新的大臺階。去看看正在北京展覽館舉行的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就能真切感受到這一躍帶來的碩果。

  10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參觀了這一展覽。這也是繼2016年他赴北展參觀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之后,再次檢閱過去五年重大科技成果。04:05

  △聯播視頻丨習近平參觀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

  展品“擴容” 主題“出新”

  當天下午,習近平走進北京展覽館參觀。這里是許多國家級重大展覽活動的舉辦之地??倳涀罱淮蝸肀闭?,是2019年9月參觀“偉大歷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

  △北京展覽館。(總臺央視記者范一鳴拍攝)

  此次展覽總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分總序、百年回望、基礎研究、高新技術、重大專項、農業科技、社會發展等12個展區。通過1300多件實物、200多件模型、900余塊展板等,集中展示“十三五”以來我國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

  △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車,這是實車的五分之一。(總臺央視記者石丞拍攝)

  《時政新聞眼》對比發現,今年展覽的展品“擴容”了不少。2016年舉行的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分為10個展區,展出了800多件實物、120多件模型等。今年展出的實物和模型數量,都有大幅增加。

  五年前,展覽主題是“創新驅動發展,科技引領未來”。今年的主題則是“創新驅動發展,邁向科技強國”,既繼續強化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又突出了“邁向科技強國”的目標。

  △成就展展廳。(總臺央視記者范一鳴拍攝)

  這次展覽既有實物、沙盤、模型,又采用了虛擬現實、全息影像等新穎互動展示方式,生動呈現了一大批高精尖、接地氣的科技成果。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沙盤展示。(總臺央視記者范一鳴拍攝)

  去年9月,為了聽取“十四五”時期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意見,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科學家座談會。他在會上對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首次提出了“四個面向”的寄語: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這“四個面向”,也成為了我們觀察這場科技創新成就展的鮮明視角。

  △這是通過三維全息裝置展示的中俄合作打造的完整虛擬人物“娜娜”。(總臺央視記者郭鴻拍攝)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看“探源先鋒”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趨勢,下好“先手棋”,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夯實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的根基。

  《時政新聞眼》在展覽現場發現,在這里展出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許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習近平總書記曾經關注、點贊過的。

  △“慧眼”衛星介紹。(總臺央視記者郭鴻拍攝)

  今年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介紹了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取得的重要進展,其中就包括“慧眼號”直接測量到迄今宇宙最強磁場,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成功問世,散裂中子源通過驗收等。

  △“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模型。它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也就是說“九章”一分鐘完成的任務,超級計算機需要一億年。(總臺央視記者范一鳴拍攝)

  △中國散裂中子源裝置模型展示。(總臺央視記者郭鴻拍攝)

  這次展覽還展出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研究的相關成果。

  2017年8月,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研究啟動之際,習近平總書記曾發去賀信。他在信中說,開展這次科學考察研究,揭示青藏高原環境變化機理,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將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第二次青藏科考在亞洲水塔、生態屏障、生物多樣性、綠色發展、科考平臺等方面已經取得一系列階段性成果。(總臺央視記者魏子鈞拍攝)

  面向經濟主戰場,看“創新尖兵”

  “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科技創新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服務于經濟主戰場,深入研究和解決經濟和產業發展亟需的科技問題,發揮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無人植物工廠水稻育種加速器,采用多層立體栽培精準調控方式,破解了水稻生育期由120天減半至60天的技術難題。目前畝產600多公斤。(總臺央視記者范一鳴拍攝)

  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在這次展覽上亮相。2018年10月31日,中央政治局曾專門就人工智能發展現狀和趨勢舉行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當時強調,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支持科學家勇闖人工智能科技前沿的“無人區”。

  △汽車機器人展示。(總臺央視記者范一鳴拍攝)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兩院院士大會上提到了最大直徑盾構機,其模型也出現在了展覽現場。去年9月,這臺名為“京華號”的超大直徑盾構機在長沙下線,最大開挖直徑達16.07米,是我國迄今研制的最大直徑盾構機。

  △ “京華號”盾構機解決了超大直徑、超長距離、超深覆土等隧道施工難題。(總臺央視記者石丞拍攝)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看“國之重器”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科技創新要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要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真正解決實際問題。

  縱觀歷史,“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導航、新一代核電……無一不是圍繞國家戰略需求來布局實施的重大科技項目。

  △中國空間站模型。(總臺央視記者石丞拍攝)

  能不能在深海、深空、深地、深藍等領域積極搶占科技制高點,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注。他曾為“天問一號”開啟火星探測、“嫦娥五號”實現地外天體采樣返回、“奮斗者”號成功坐底、“國和一號”核電機組完成研發等新突破點贊。這些重大科技成果也都出現在了展覽現場。

  △祝融號火星車模型。(總臺央視記者石丞拍攝)

  △“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模型。(總臺央視記者范一鳴拍攝)

  △“國和一號”核電機組模型。(總臺央視記者范一鳴拍攝)

  △“嫦娥五號”月壤顆粒。(總臺央視記者石丞拍攝)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看“生命衛士”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在原來“三個面向”的基礎上新增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世紀疫情來襲。此外,人民對健康生活的需求不斷提升,也需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科技在控制傳染、病毒溯源、疾病救治、疫苗和藥物研發、復工復產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撐,打了一場成功的科技抗疫戰。

  △“藥物研發”主題展區。(總臺央視記者郭鴻拍攝)

  作為民生科技領域取得顯著成效的標志之一,醫用重離子加速器、磁共振、彩超、CT等高端醫療裝備國產化替代取得重大進展。

  △一體化全身正電子發射/磁共振成像裝備(PET/MR),最快10分鐘完成全身掃描,對腫瘤、神經系統等復雜疾病的超早期精準診斷及研究有重要意義。(總臺央視記者石丞拍攝)

  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時指出,同我們國家的強國之路一樣,中國冰雪運動也必須走科技創新之路。北京冬奧會開幕倒計時100天之際,許多科技冬奧的成果也現身這次科技創新成就展。

  △國內首臺雙人碳纖維雪車身披中國紅“戰袍”亮相。(總臺央視記者郭鴻拍攝)

  檢閱“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是為了走好未來的科技創新之路。

  在一年前的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

  這次在參觀展覽時,總書記發出號召,堅定創新自信,緊抓創新機遇,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監制丨申勇

  主筆丨龔雪輝 郁振一

  記者丨李錚 石丞 范一鳴 郭鴻 魏子鈞

  視覺丨陳括 張晶

  編輯丨劉沖

  責任編輯:郭廷軒

編輯: 意楊

相關熱詞: 中國 科技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邑县| 沁阳市| 集安市| 开化县| 大名县| 兴安县| 平塘县| 济宁市| 华阴市| 霍城县| 老河口市| 泸溪县| 玉林市| 哈尔滨市| 乡宁县| 威宁| 桓台县| 定州市| 广安市| 乳源| 闽侯县| 广宁县| 喀什市| 瓦房店市| 横山县| 福贡县| 安新县| 西吉县| 曲靖市| 兴隆县| 牟定县| 社旗县| 苏尼特左旗| 中江县| 抚顺县| 彭阳县| 乌拉特中旗| 永济市| 六枝特区| 卢龙县| 江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