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是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保護的有效途徑。隨著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有力有序推進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從當前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與文旅融合的實踐情況看,文旅融合整體效果良好,這為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提供了可借鑒范本。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規劃中建設和文旅融合理念沒有充分體現;二是提供的旅游線路缺乏文化賦能;三是缺少提升旅游體驗的文化內涵標識;四是對文化遺產的精神價值和文化內涵挖掘不夠;五是屬地對國家文化公園自身及周邊的生態環境保護仍需進一步加強。" />
記者 杜靜波 攝
9月20日上午,省政協召開“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月度協商座談會。
民革西安市委員會航天基地支部副主委、長安區政協委員、陜西昌盛停車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長安大學教授李海超發言:
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是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保護的有效途徑。隨著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有力有序推進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從當前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與文旅融合的實踐情況看,文旅融合整體效果良好,這為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提供了可借鑒范本。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規劃中建設和文旅融合理念沒有充分體現;二是提供的旅游線路缺乏文化賦能;三是缺少提升旅游體驗的文化內涵標識;四是對文化遺產的精神價值和文化內涵挖掘不夠;五是屬地對國家文化公園自身及周邊的生態環境保護仍需進一步加強。
為此,就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文旅融合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一)屬地政府及相關部門制定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發展方案中,要在文旅融合規劃上下功夫。2019年,《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正式出臺,國家基于我國文化綜合開發層面上的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宣告拉開序幕。以此為發展范本,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可以充分進行借鑒,并結合《“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精神,重點落實文旅融合工程,使之成為未來文旅融合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和示范基地。
(二)屬地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在提高旅游的歷史文化資源品質上下功夫。以國家文化公園的文化景觀設計為核心要素,通過串聯相關文物和文化資源,凸顯其整體價值,并采取適當的推介措施與高效的傳播手段,彰顯國家文化公園所屬文化遺產資源在同類旅游產品中的稀缺性與獨特性,擴大國家文化公園的市場影響力。
(三)屬地相關部門要在藝術形式展現上下功夫。可充分挖掘陜西特有的景觀,尤其是名氣頗高的兵馬俑、大雁塔、大唐不夜城等知名景區元素在文化公園中充分體現,打造出具有顯著特色的藝術精品。屬地政府可通過設立文化藝術項目、提供創作與演出平臺等,加大對藝術家的支持力度,爭取形成國家文化公園文旅融合的重量級藝術品牌。同時,盡快根據文旅部、中宣部、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措施》,制定出與國家文化公園文化遺產直接相關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系列規劃與措施。
(四)屬地相關部門要在文化場景塑造上下功夫。在做好文化遺產整體性、搶救性、預防性保護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國家文化公園的文化內涵,將黃河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文化底蘊體現出來,注重母親河文化的展現,延續民族文脈,弘揚時代價值。
(五)屬地相關部門要在國家文化公園的生態環境等地方法規的落實與監管上下功夫。在打造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過程中,要將生態環境和生態資源保護納入到地方法規中,建立健全國家文化公園的長效保護機制,將制度性的“山長制”、“河長制”與義務性的“保護員”結合起來,形成國家文化公園的生態保護機制,構建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的綠色生態廊道。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