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6日電 (記者 吳鵬泉)大力發展新能源是中國實現“雙碳”目標的有效途徑。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江西省委會副主委、萍鄉學院副院長吳代赦就科學布局新能源、提升供電保障能力談了其看法。
中國能源資源與負荷中心總體呈逆向分布格局,大量新能源資源集中在西部、北部和沿海地區,能源需求主要集中在東中部。
吳代赦表示,江西作為能源電力匱乏的內陸省份,“缺煤、無油、少水能”,風、光新能源資源屬于全國較弱的四類、三類地區。雖然資源稟賦不足,但近年來江西的新能源發展很快,可以說“如雨后春筍”。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江西省新能源發電總裝機已超過1800萬千瓦,成為該省第二大電源。
“如今走進江西的園區、鄉村,在屋頂或荒坡很容易看到成片的光伏發電板,這在過去是沒有的。”在吳代赦看來,新能源的蓬勃發展,在保護江西良好生態環境、保障電力供應等方面均作出了積極貢獻。
但他也指出,與常規電源相比,新能源間歇性、波動性、隨機性等特征明顯,主要“靠天吃飯”,不能成為能源電力供應的主力軍。此外,隨著新能源大規模發展、高比例接入,對電網安全穩定控制等帶來新的挑戰和考驗。因此,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必須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保供和轉型。
吳代赦認為,實現新能源又好又快發展,需要政府、社會、企業等多方協同發力,要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做好統籌協調,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
對此,吳代赦建議,要立足做好電力保供和促進能源轉型,持續優化江西能源結構,促進各能源體系、源網荷儲協調發展。一方面,要加快推進江西與省外大電網連接的通道建設,進一步加大區外清潔電力引入,持續提升跨省跨區的能源互濟能力;另一方面,要科學布局江西省內新能源,配套做好各類儲能、電網接入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投產,確保持續保持高水平的消納。
他還建議要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政府、企業、學校等要帶頭養成節能降耗的好習慣,用行動共護綠水青山,共建美麗家園。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