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小说,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一見·這次座談會,總書記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指明方向

2023-06-04 16:54:15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摘要]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

  6月初,習近平總書記專門考察了兩個文化地標——中國國家版本館和中國歷史研究院,并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

  “把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繼續傳承下去”“做好中華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闡釋”……考察途中、座談會上,一言一行飽含著對文化傳承發展的深邃思考。

  文運與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成為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內涵。

1.jpg?x-oss-process=style/w10

  文化自信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021年3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武夷山朱熹園感慨而言。

  一番話,揭示出“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

  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并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并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

  2016年5月17日,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總書記還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

  根和魂、源和本,文化連接著一個民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在此次座談會上,總書記強調,“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

  開放包容

  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張騫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鑒真東渡、鄭和七下西洋……于歷史深處探尋,中華文明綿延傳承,始終在兼收并蓄中歷久彌新。

  這次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總結了中華文明的5個“突出特性”,為中華文明“精準畫像”,其一便是“突出的包容性”。

  總書記要求,“要秉持開放包容,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敦煌考察時指出:“敦煌文化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滿自信的文明,才會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時包容、借鑒、吸收各種不同文明。”

  這份自信,正源于開放包容。

  在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學院,以茶和酒作喻闡述東西方文明異同;在雅典衛城博物館,沉思文明的對話;在斐濟,穿上“布拉衫”傾聽原住民的祝福歌謠……一場場“文化外交”,成為習近平總書記身體力行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諧共生的生動注腳。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未來之中國,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

  守正創新

  “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講時指出。

  守正創新,固本開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系,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在這次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堅持人民至上,汲取“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理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秉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天人之道……中華文化的智慧,融會于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

  “‘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讓我們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動,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論和制度。”在這次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兩個結合”,并著重就“第二個結合”作了全面深刻的闡述。

  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

  循大道,至萬里。

  在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交融激蕩中,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

  策劃:杜尚澤

  撰文:潘俊強

  編輯:林欣雨

  統籌:賀勇 王昊男

  審讀:施芳

  校檢:朱利

  圖片:新華社(攝影:鞠鵬,視覺:畢曉洋、虞東升)

編輯: 郭長財

相關熱詞: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亳州市| 平度市| 沁阳市| 南昌市| 东城区| 桐城市| 五华县| 塔城市| 西宁市| 乐亭县| 木里| 德格县| 新丰县| 池州市| 新津县| 德格县| 裕民县| 安吉县| 石棉县| 德州市| 称多县| 龙井市| 昌吉市| 瑞昌市| 晋宁县| 平顺县| 来安县| 鹰潭市| 法库县| 元江| 乡宁县| 鄂尔多斯市| 岚皋县| 清远市| 舟曲县| 开平市| 德昌县| 九台市| 德清县| 缙云县| 霍林郭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