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縣倉上鎮天寶現代農業園區一角。 通訊員 李亞攝
干凈整潔的道路兩旁,各色花草隨風搖曳,嶄新的住宅樓一字排開,三五成群的人們悠閑散步。
“老人看病、交通出行都很方便。我們兩口子都在天寶園區上班,不出遠門也能有收入,現在很知足。”5月22日,談及搬遷后的新生活,白河縣倉上鎮搬遷群眾徐順富難掩喜悅之情。
和徐順富一樣,白河縣10653戶32666名群眾搬出深山,走向熱鬧的集鎮,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后,白河縣緊緊圍繞“穩得住、能致富、快融入”目標,“筑巢引鳳”興產業、“四百工程”穩就業、“六小工程”優服務,切實解決搬遷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扎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筑巢引鳳”興產業 群眾致富有“路子”
春末夏初,滿目青翠。倉上鎮天寶現代農業園區迎來旅游旺季,親子觀光游、民俗體驗游以及體驗農耕的研學游持續升溫,游客絡繹不絕。
在倉上鎮天寶村,旅游是近幾年興起的新事物。這一切始于天寶村返鄉創業能人劉和興。
幾年前,常年在外承包工程的劉和興返鄉創辦了白河縣興達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流轉村民土地3000余畝,總投資2億多元,建起了天寶現代農業園區,帶動周邊350多名搬遷群眾就業。
近60歲的天寶村原三組村民郭理成,過去靠著10畝瘠薄的土地養活全家5口人,生活舉步維艱。2018年,土地、林地和4間土房全部流轉給公司后,他們一家搬到了山下的裴家社區,住上了120平方米的樓房。
搬遷扶持政策如陽光,照亮了郭理成的生活。他干勁兒十足,如今已當上園區的生產組長,月工資4000多元,加上獎金,年收入達到5萬元。他的老伴在園區當環衛工人,每月收入3000元。他的兒子通過培訓成了公司技術員,每月工資4500元。去年,郭理成為家里添置了一輛小汽車。
像郭理成一家一樣,天寶村98戶群眾從大山里的破舊土屋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居,就地成了工人,過上了新生活。
近年來,白河縣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鼓勵支持在外務工能人返鄉創業,立足農業產業,因地制宜培育壯大茶葉、木瓜、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探索“合作社+園區+搬遷戶”“搬遷+小庭院”等模式,讓搬遷群眾搬下山可就業、能致富,助力3000余名搬遷群眾就業創業,實現穩定增收。
“四百工程”穩就業 顧家又能賺“票子”
車間里、機床旁,工人們個個信心滿滿,干勁兒十足。
“雖然在社區工廠上班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比過去在外打工賺的少一點,但現在我既能掙錢,還可以照顧家里老人和孩子。”冷水鎮搬遷群眾孫義蘭一邊喜滋滋地忙著手里的活兒,一邊說。
冷水鎮地處偏遠,經濟基礎薄弱,大多數家庭過去都過著“男出門、女看家”的生活,日子過得緊緊巴巴。該鎮通過政策扶持鼓勵,引導在外務工的蔡正祥回鄉辦工廠,在冷水鎮社區成立了宏利源制衣有限公司,生產加工服飾等系列產品,年產量25萬套,產值8000萬元以上,每年可就近就地解決100余人就業。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穩就業就是穩民生、穩人心。為促進搬遷群眾穩定就業,白河縣創新實施“四百工程”——成立百家勞務公司,壯大百家社區工廠,開展百場技能培訓,回引百名創業能人。這樣不僅拓寬了群眾的增收渠道、端穩了群眾的“飯碗”、壯大了鄉村人才隊伍,也更加密切了干群關系,為促進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截至目前,白河縣在全縣11個鎮122個村(社區)成立了勞務幫扶服務公司,通過大力實施“春風行動”,實現外出轉移就業6.34萬人;累計培育發展新社區工廠(幫扶車間)145家,帶動就業5075人;開展各類技能培訓102場3225人。
“六小工程”優服務 群眾生活有“樂子”
在距冷水鎮興隆村不到50米的山坡上,原先的荒坡變成了小菜園,小青菜、小蒜苗長勢良好,郁郁蔥蔥……每到清晨、傍晚,小菜園里到處活躍著搬遷群眾打理菜地的身影。
“現在的政策真是好哩!政府建了小庫房,把我們從老家搬來的東西都安頓好了;劃了小菜園,把我們吃菜的問題解決了;修了小廳堂,女兒結婚辦喜事也有地方了,我們還能經常免費在家門口看節目。”麻虎鎮搬遷群眾柯昌久高興地說。
為解決搬遷群眾吃菜難、購物難、紅白喜事承辦難、大宗生活物品存放難等急難愁盼問題,白河縣不斷優化公共服務,在33個擁有100戶以上群眾的搬遷安置社區實施小超市、小庫房、小餐桌、小課堂、小廳堂、小菜園的“六小工程”。目前,全縣共建成小超市33個、小庫房30個、小餐桌33個、小課堂33個、小廳堂33個、小菜園27個。
同時,針對部分群眾“人在新房住,心在山溝里”的狀況,白河縣以扎實開展“三個年”活動和“四比四創”主題實踐活動為抓手,以多元服務群眾為工作著力點,通過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戲曲進鄉村”惠民演出等活動,及時將文藝演出、技能知識、法律法規送到群眾家門口。
2022年,白河縣共開展農民豐收節、職工運動會、茶旅文化節等文化惠民活動1000余場次,放映公益電影1200余場次。通過開展務實有效的文化惠民活動,白河縣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全面促進搬遷群眾情感融入、文化融入、社會融入。
如今,穿行在白河縣各搬遷安置點,一處處整齊劃一的搬遷新房、一個個火熱勞作的社區工廠、一片片生機盎然的產業園區、一張張洋溢著幸福的笑臉,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新圖景。(記者 陳志濤 通訊員 胡才偉 王芬)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