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伊始制定的目標完成的如何?陜西省科學技術廳交出“成績單”。記者昨日梳理這份“成績單”發現,這一年,陜西科技發展亮點多多,2018年全省技術合同交易額達到1125億元,穩居全國前列;基礎研究工作持續發力;科技型企業培育成效顯著等。
科技活動產出位居全國第4
2018年,全省科技工作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圍繞追趕超越目標,聚焦“五新”戰略任務,創新驅動發展取得新成效,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66.58,位居全國第9,其中科技活動產出指數76.06,位居全國第4,科技進步貢獻率由57.5%增長至58.3%。
2018年全省技術合同交易額達到1125億元,穩居全國前列,同比增長21.97%。深入推進“陜九條”落地落實,提高科技成果所有人的收益比例,產學研協同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建立“人才池”“專利池”促進科技成果在陜轉化。
2018年,陜西共有27項主持和參與完成的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居全國第5位,占全國三大獎授獎總數的12.05%,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1項,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5項,科技進步獎通用項目21項,均居全國第5位。251項科學技術成果榮獲陜西省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38項,二等獎111項,三等獎102項。
陜西獨角獸企業實現零突破
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計劃,組織12批次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入庫企業達4301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2500家,較2017年凈增330家,超額完成2018年增長200家的目標任務。全省備案瞪羚企業159家,納入2018年度《國家高新區瞪羚企業發展報告》瞪羚企業64家。楊凌美暢新材料、西安易點天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為陜西首批獨角獸企業,陜西獨角獸企業實現零突破。
全省各級各類孵化載體超過400家,其中72家國家級、126家省級眾創空間,31家國家級、52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41家國家級、73家省級星創天地;擁有孵化場地500余萬平方米,孵化、服務企業和團隊超過1.4萬家,累計畢業企業近4000家,120余家高成長性企業在主板、中小板、新三板等掛牌、上市。
實現省級高新區地級市全覆蓋
按照差異化、特色化、聚集化原則優化高新區布局,新建山陽、韓城、銅川3個省級高新區,安康高新區獲批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全省國家高新區達到7家,省級高新區14家,實現省級高新區地級市全覆蓋。2018年1-9月,全省7個國家高新區工業增加值達3064.4億元,生產總值4191.0億元,占全省GDP的24.85%,已成為陜西創新驅動的核心區域和重要載體。
推動陜西空天動力研究院正式注冊運行,支持建設創新(研發)中心6個、院士工作室3個,入孵科技企業6家。支持西安兵器基地軍民融合創新中心建設,資源統籌、技術轉移、雙創示范等4個平臺正式揭牌運營。推廣軍口院所與民口高校“雙導師制”聯合培養研究生,試點單位增加到36個,培養研究生684名。積極推進科技部和省政府開展新一輪第二次部省會商工作,共建中國工程院與陜西高端智庫,進一步深化部省科技合作。支持中國電科西北集團與西安電子科大共建崇賢坊創新港。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