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羅與比亞迪公司簽署“云軌”項目合同,引進一條跨座式單軌交通線。這一類似“空中小火車”的軌道交通線含有不少新科技,不僅有望解決圣保羅黃金地段的交通擁堵難題,還將促進當地的可持續綠色發展。
這套“云軌”有多種科技加持:搭載全球領先的鐵鋰電池儲能系統,車輛即使斷電也能繼續行駛到下一個車站;搭載永磁輪邊直驅電機,精度高、運行聲音小;信號系統采用了全球先進的列控技術、高度集成的智能信息化平臺,真正實現全自動運行……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擁有軌道交通整套系統的知識產權,中國自主研發的科技得到當地人的信賴,也是該項目順利簽約落地的一個重要原因。
筆者剛到拉美時,就發現這里不乏來自中國的新科技。比如,巴西美麗山二期電力工程被稱為“空中綠色高速公路”,這條線路跨越巴西81個城市,全長2500多公里,6條分線組成的電線總長度幾乎可以繞赤道一圈。這種輸送量大、距離超長、損耗很小的“特高壓電力高速公路”,世界上目前只有中國擁有。巴西人看重的是,中國的特高壓先進技術跨過了當地非常嚴苛的環保門檻,既給2200萬巴西民眾帶來了清潔能源,還帶動了當地電工原材料的生產,創造了上萬個就業崗位。
近期以來,來自中國的新科技在拉美應對新冠疫情中也正發揮著實實在在的作用。“如果沒有這項中國技術,醫院可能被大量病人擠滿,甚至可能已經崩潰了。”達尼洛說。他是“赤道之國”厄瓜多爾一家醫院的院長,對來自中國的新冠肺炎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贊賞有加。這套由中國企業開發的輔助診療系統,整合了云計算與人工智能技術,內置了7000例新冠肺炎及普通肺炎的醫學影像資料。一線醫生們反饋,它可以區分不同類型患者,準確率很高。
這套系統也受到墨西哥、哥倫比亞、智利、巴拿馬等拉美國家的青睞,多家醫院先后引進。在圣地亞哥醫院的放射科醫生看來,“系統操作起來相當簡單,只需要一兩分鐘,就能完成信息處理,并顯示具體病灶位置和患者感染新冠肺炎的概率,為我們節省了大量時間和精力。”
中國企業提供的遠程“云會議”軟硬件系統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借助“云會議”,中國醫療專家與拉美加勒比國家醫護人員舉行了多場雙多邊視頻會議,大家跨洋溝通,尋求對防控、治療等實際問題的共識,交流中國疫情防控的做法。
2014年,巴西導演埃斯特萬·齊亞瓦塔曾執導一部電影,鏡頭聚焦里約小商品市場的服裝、小百貨、兒童玩具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并把影片命名為《中國制造》。那時,擺攤賣煎餃、開小雜貨店的人幾乎就是巴西人眼中的華人形象。如今,科技含量高的“中國智造”越來越多地走出國門,深入拉美,造福一方。
拉美有句諺語,“左手洗右手”,即如果你幫助我,我也會幫助你。中國企業走向海外是一條艱難之路,既需要用科技創新壯大自身實力,通過過硬的獨門絕技提升競爭力,拓展發展空間,也需要有雙贏意識,用心助力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給民眾帶來真正的實惠。
中國企業不僅要走出去,還要能走進去,以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融入當地、造福民眾,贏得市場、獲得尊重。
編輯: 郭長財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