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獲悉,陜西省文物局按照“事前預警,事中處理,事后追溯”的全流程管控目標,整合公共管理資源、直屬博物館和科研單位的技術力量進行聯合科技攻關,日前成功研發出國內首套集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于一體的博物館公共衛生防疫監測數據采集系統。...
這個春天,原本屬于招聘的“金三銀四”,卻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也讓就業充滿著變數:一方面,企業復工復產,完全恢復尚需時日;另一方面,當史上最多的畢業生涌向市場,是否有崗位匹配,一切未知。...
今年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疫”中,一群特殊的戰士格外引人矚目。它們就是形形色色的機器人。...
人群智能測溫、5G熱成像、醫院“云”掛號……疫情當前,多地出現一批防控“黑科技”,加快筑牢疫情防控圈,避免交叉感染。這些“黑科技”發揮了什么樣的作用?臨時研發上馬還存在哪些困難?未來發展空間如何?...
“所有傳染病病原體感染人體后并不立即發病,從感染到發病這段時間稱為潛伏期。雖然并不是每個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都會感染新冠病毒,但是部分人存在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只是處在潛伏期內,還沒有發病,也沒有癥狀,而潛伏期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同樣具有傳染性。...
今年是5G手機普及的關鍵之年,但一場突發的疫情讓一切都發生了改變。雖然各行業已經開始復工,但手機行業仍充滿了變數。目前,無論是消費端還是生產端,拐點似乎還未到來。...
天文專家介紹,3月5日和27日,天宇將兩次上演火星、木星、土星“等距”排列的罕見天文現象,感興趣的公眾不要錯過。...
為提升深度貧困縣科技創新能力,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2020年第一批科技扶貧“綠色通道”項目開始申報。...
近日,在南極的烏克蘭科考站附近出現了粉紅色的西瓜雪現象,引發了人們的關注。...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在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的特殊戰爭中快速響應、全面融入,盡顯國之重器科技戰“疫”威力。...
記者23日從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獲悉,中國將于2020年3月、5月組織最后兩次北斗三號組網衛星發射,完成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
最新發現表明,全球變暖可能會縮短冷血物種(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的預期壽命。...
隨著“復工”鍵開啟,全國各地復工復產情況怎么樣?思客通過多維度的大數據分析,嘗試勾勒復工“圖譜”。...
在疫情防控中,大數據表現“亮眼”,不僅助力政府科學決策、資源優化配置,也能讓公眾及時了解疫情發展情況,積極科學防疫。...
基因檢測、疫苗研發、大數據監測、紅外測溫、空氣成像……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一大批陜西企業的硬科技產品在上述領域廣泛應用,發揮著作用。...
2月17日15時,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醫療救治工作進展情況。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在會上表示,療效專家組經過認真細致的研討,最后達成一致意見,一致認為磷酸氯喹是一個上市多年的老藥,用于廣泛人群治療的安全性是可控的。...
17年前,突如其來的SARS病毒與才歸國的國藥中生集團總裁、黨委書記楊曉明打了一場“遭遇戰”。作為疫苗“老兵”,他深知條件、平臺不足是當時的科研國情,疫苗研發時間長、以10年計、是“遠水”。...
人們的日常生活早已離不開快遞。今年4月,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018年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快遞業務量達到507.1億件,比上年增長26.6%,預計2019年快遞業務量將超過600億件。...
相比起地面機械和人工消毒,無人機的優勢更加明顯。機器全自動飛行保證了作業人員的安全;并且全覆蓋立體化滅殺能夠噴灑到前兩種作業噴灑不到的地方,作業效率更高。...
問診、消毒、送餐、測溫……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役中,眾多機器人“戰士”登上戰場,助力疫情預警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