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寶雞11月28日電(于子茹)11月21日,一場IS0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頒證儀式在陜西省寶雞市舉行。而獲認證的卻是一個新的社區警務模式——“四單一圖”。
這種社區警務模式,是寶雞市公安局從破解基層治安治理難題和拓寬為民服務思路出發,不斷尋求公安工作與“楓橋經驗”的切合點,探索出的一條社區警務新模式。據悉,“四單一圖”社區警務模式是全國首例通過ISO9001認證測評的公安政務質量管理體系。
那么,“四單一圖”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新社區警務模式?
“四單一圖”:把民警像釘子一樣“釘”在社區
要做好社區警務工作,充足的警力,尤其是能夠下沉到社區的基層警力,是必要的保障。但社區警務的職責邊界和工作標準是什么,社區民警什么該干、什么不該干,一直困擾著基層公安機關和社區民警。
為了解決以往社區警務工作中存在的職責不清、任務頭緒繁雜、執法監督弱化、權責不夠明晰等問題,寶雞市公安機關在全國首創推行了社區警務“四單一圖”模式。
社區警務的“四單一圖”具體包括《社區民警職責任務清單》、《社區民警執法清單》、《社區民警權力清單》、《社區民警獎勵問責清單》和《社區民警工作流程圖》。
其中,《社區民警職責任務清單》將社區民警“五項職責”細化分解為6項職責、23項任務;《社區民警執法清單》將治安管理和日常消防監督檢查兩大類執法工作的范圍、內容和要求逐一量化;而《社區民警工作流程圖》更是將社區民警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要開展的工作內容濃縮為“16個1”。
“四單一圖”施行后,帶來的最大改變是什么?
寶雞市副市長、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賀東的答案是:“‘四單一圖’社區警務通過把警力下到基層、留在社區,讓民警走出辦公室、走進群眾當中,走到矛盾糾紛復雜、治安隱患突出的地方,組織、發動、指導、帶領群眾共同開展管控預防工作”。
在采訪中,社區民警在談及“四單一圖”模式實行以來的最大感受時,他們認為是“工作目標更明,職責更清,工作更有重點,可以更深入群眾了解民情、社情,我們像釘子一樣被“釘”在社區”。
而對于社區居民來說,“四單一圖”社區警務模式帶給他們卻是“有了安全感”。“我們小區的樓門沒有門禁,任何人都能隨便進出樓棟。小偷也會抓住這個‘便利’入室盜竊。”左岸新城小區居民薛竹琴說,“現在,社區民警白天、晚上都會巡邏,起到了對犯罪分子的震懾作用”。
“社區警務+信息化”,編織社會安全網
在“四單一圖”明確了社區警務“怎么干”后,社區民警“如何做”又成為關鍵一環。
渭濱區是寶雞市主城區,區域內既有全市經濟、文化、商貿核心區,又涵蓋了大量城中村、城鄉結合部,還有秦嶺北麓淺山區和山大溝深的全山區,社會治安管理工作難度大。
“社會治理的重點在基層、平安建設的重點在基層、公安警務的關鍵也在基層,必須牢牢牽住社區警務這一基層基礎工作的‘牛鼻子’。”寶雞市公安局渭濱分局局長謝冬說,“公安機關必須不斷前移社會治理末梢,增強公安機關感知社會治安要素的靈敏度”。
謝冬說,“我們突出重點人員、重點地域、重點區域等“三重點”和城中村出租房聚集地治理。”他介紹,渭濱公安社會服務治理經驗就是:變“被動接警”為“主動出擊”,變“事后查處”為“事前預防”。
科技在進步,社區警務工作也要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治安防控方面,除了網格化管理之外,智慧防控正成為這里的社區民警“主動出擊”、“事前預防”警情的一種重要方式。
峪泉村是寶雞市的一城中村,村民的經濟來源主要是靠出租房屋。高峰時,村里的流動人口暫住量能達到11300人,管理難度大,打架、搶劫、盜竊等案件高發,群眾滿意度不高。
“以前,村上第一代監控視頻只有48個模擬信號攝像頭,存在很多監控死角,致使破案打擊工作疲軟被動。”寶雞市公安局渭濱分局峪泉村警務室民警康凱說。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分局結合全市開展的‘平安智慧小區建設’,對城中村進行智能管理”。康凱介紹,目前,在峪泉村全村安裝攝像頭103個,主道路安裝人像抓拍系統4部及2套應急智能廣播系統,實現了數字高清信號監控全覆蓋。
“視頻實時監控,只要監控到有情況,我們就立馬介入。”康凱介紹,現在,峪泉村的矛盾糾紛由過去的每月20余起,下降到每季度1起,可防性案件實現了“零發案”。
不僅在渭濱區,“四單一圖”警務模式帶來的平安社會建設的成效正在寶雞全市日益凸顯。數據顯示,“四單一圖”全面推行實行兩年來,寶雞全市社區民警摸排上報不穩定線索637條,研判預警件苗頭47起;社區可防性案件同比分別下降38.7%,刑事案件下降22%;全市47個社區實現了“零發案”。
“‘四單一圖’模式下,社區民警為基層治安防控織起了一張安全‘過濾網’。”謝冬說,“如今,隨著‘四單一圖’社區警務模式的精細化、標準化運行,這些社區的‘公安局長’讓我這個真正的公安局長安了心”。
“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
不同于其他警種,社區民警大部分時間都在與老百姓打交道。瑣碎,是對他們工作的形象描繪;下社區走訪,更是他們每天必做的工作。尤其是在“四單一圖”社區警務模式實行后,社區民警更“深扎”社區。于是,社區里的不少矛盾糾紛,便在他們的走訪中被發現,并被一一解決,實現了“大事不出網格、小事不出社區”。
王北戰是馬營派出所學子路社區警務室的一名民警。2017年7月,在走訪左岸新城小區時,發現該小區路面亂停車現象嚴重,嚴重影響社區居民出行,導致各種矛盾糾紛不斷。在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王北戰在上下班高峰時間,跑到小區內逐個做亂停車私家車車主的思想工作。王北戰和同事反復勸說了一個月時間,這才徹底解決該小區內的路面亂停車問題。
而在金陵村社區,居民飽受傳銷活動侵害。為了保護居民的人身財產安全,該社區的民警對傳銷窩點,采取每日多次巡查,對容易滋生傳銷窩點的樓棟重點查看,進行不間斷的跟蹤管理和打擊等方式,先后予以鏟除。目前,該社區的傳銷活動銷聲匿跡,社區詐騙案件發案率下降了50%。
不但警情、糾紛不用群眾走出社區尋找相關單位解決,而且居民所需在派出所辦理的業務,也實現了“不出社區就能辦”。社區警務室,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
新建路社區仇群警務室,就為群眾提供依法查詢人口信息、原始戶籍資料查詢、出具無違法犯罪記錄證明、購買散裝汽油證明、戶籍核查證明、辦理和發放居住證等便民服務業務。
“這六項業務都可以在警務室一站式辦理,不需要到派出所蓋章。”新建路社區仇群警務室民警仇群說,“特別是寶雞長途汽車站西站乘車實行購票實名制后,部分群眾因未帶身份證乘不了車。為了讓他們按時乘車,警務室還專門為這一群體免費出具戶籍核查證明。”
而對于“腿腳不方便”的老年人、殘疾人,社區民警更是上門服務。“我們已對小區內367名在住的65歲老人及腿腳不便的殘障人員一一登記造冊。”龍山雅居社區警務室民警馮超說,“當他們有需要辦理的業務時,我就上門服務,避免他們因上下樓帶來的不便”。
編輯: 楊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