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生態安全底線和生命線,我國生態保護紅線工作全面推進,在頂層設計、基層實踐上都取得積極進展。
記者近日從生態環境部獲悉,自2017年2月中央發布《關于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層面不斷完善生態保護紅線的頂層設計,出臺一系列技術規范,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切實履行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主體責任,生態保護紅線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京津冀3省(市)、長江經濟帶11省(市)和寧夏回族自治區等15省份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已經國務院批準,山西等其他16省份劃定方案已初步形成。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和相關省份共同努力,采取國家頂層設計指導、地方組織,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方式,在科學評估、部門協調、規劃協調、區域協調、陸海統籌的基礎上,經專家論證和部際協調領導小組審核,完成了京津冀3省(市)、長江經濟帶11省(市)和寧夏回族自治區等15省份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
啟動建設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2017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批復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項目,總投資2.86億元,總建筑面積約1萬平方米,將于2020年底前全面建成。
據介紹,下一步有關部門將加快推動山西等其他16省份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在今年年底前形成生態保護紅線全國“一張圖”。制定《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技術規程》,在北京等15省份啟動勘界定標試點,選擇典型地區開展試點,打樁定界,樹立標識標牌。同時,詳細調查生態保護區域基礎信息,建立縣域生態保護紅線臺賬系統。加快制定并發布實施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辦法,推動建立完善生態保護紅線制度,為嚴守國家生態安全底線和生命線提供制度保障。(記者 王立彬 高敬)
編輯: 王雅娟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