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虎
清晨,身穿統一印制馬甲的“農城義警”和老師、民警一起在校門口維持秩序,引導學生有序排隊檢測體溫;平日里,“農城義警”和社區工作人員、民警不定時在小區和商場周邊巡邏……這些“農城義警”日常工作的一幕幕,讓楊凌居民收獲了更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2019年,楊陵區掃黑除惡認可率達到90.5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2個百分點;楊凌示范區社會治安滿意率達到96.03%,位居全省前列,創近10年新高。他們取得這樣的成績,與楊凌示范區“農城義警”隊的辛勤工作分不開。
楊凌示范區公安局副局長馬亞強告訴筆者,“農城義警”隊的組建是楊凌示范區全面推進楊凌“無黑無惡”創建、深化群防群治工作機制的具體行動,也是楊凌公安基層基礎工作的創新和升級。以“向社會要警力、向群眾要警力”為切入點,楊凌示范區公安局主動總結,大膽創新,明確“公安牽頭,公眾參與,自愿無償,服務社會”的總體思路,充分發揮社區民警、輔警在基層基礎工作中的統領作用,積極吸收各類治安積極分子參與基礎工作,形成了“農城義警”隊的雛形,累計吸納義警隊員300余人。
在楊凌示范區公安局的統一領導下,由治安支隊牽頭推進,制定了“農城義警”隊工作職責,公安楊陵分局6個派出所分別成立“農城義警”隊,由主管治安的副所長兼任“農城義警”隊隊長,充分吸收轄區各個居民小區的物業服務隊伍、保安隊伍、環衛職工隊伍、公交出租車隊伍、社區農村巡邏隊伍、治安管理志愿者隊伍中的積極分子參加,并由派出所牽頭,分別建立“農城義警”隊微信工作群,確保各類信息、指令及警情能夠第一時間傳遞,第一時間受理。“農城義警”隊及時發現制止矛盾糾紛,及時發現案件線索,提高了街面見警率。他們主動向廣大市民宣傳交通安全、防火、防盜、防范電信詐騙等知識,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無黑無惡”創建、平安楊凌建設的積極性,切實做到“防”字當頭,筑牢“無黑無惡”平安創建的“防火墻”。 自“農城義警”隊成立以來,楊凌示范區共組織開展巡邏防控540次,在“一標三實”基礎信息采集、“Y庫家族基礎信息”等工作中采集各類信息1200余條,為轄區群眾化解矛盾糾紛194起,提供各類警情、案件線索30起,配合民警抓獲違法人員2名。根據“農城義警”隊提供的線索,公安機關查處賭博案件5起,打擊處理30余人。
除了“農城義警”隊之外,楊陵派出所創建的網格化“3+1”聯調工作機制,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9年,楊陵派出所踐行“楓橋經驗”,充分利用群眾及社會力量,創新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法,組成包括網格員、社區民警、人民調解員、律師、退休民警在內的調解組織機構,形成網格化“3+1”聯調工作機制。
網格化“3+1”第一級調解組織由網格員、樓道長、村干部組成,隨時調解發生在網格內的各類小型糾紛;第二級調解組織由社區民警、社區專職人民調解員組成,開展社區內的糾紛調解;第三級調解組織由值班民警、兼職律師組成,開展當日警情及重大糾紛調解。此外,派出所還成立了一個“老丁調解室”,聘請退休民警丁克智調解疑難復雜的民事糾紛。
“一個網格就像是一片‘責任田’,網格里的群眾都是我的服務對象。”楊陵區田園居小區專職網格員柴培玲說。在楊陵區,除了有像柴培玲這樣的專職網格員,還有由社區(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成員和1.1萬名“楊凌民聲”微信粉絲組成的兼職網格員。楊陵區將農村和城市區域劃分為404個網格,建立信息總量達26.86萬條的社會治理信息數據庫,城鄉網格全覆蓋,實現了底數清、情況明。“大事全網聯動,小事一格解決”,在疫情防控和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等重點工作中,網格員充分發揮“排頭兵”作用,收集疫情線索267條,摸排疫情重點人員4100余人,征集疑似涉黑涉惡犯罪線索92條,為楊凌示范區深入進行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推進“無黑無惡”創建活動奠定了良好的社會基礎。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