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公安局高速公路交警支隊榆綏大隊為提高高速公路的科技信息化管理水平,深化集成指揮平臺的應用,發揮指揮調度職能,2015年8月,成立了指揮室。自成立指揮室以來,榆綏大隊指揮室緊緊圍繞交通指揮科技應用中心任務開展工作,始終堅持“立警為公,執法為民”這條主線,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績。
加強學習,轉變理念,提高創新能力
榆綏指揮室民警從警時間短,思想教育是關鍵,自始至終將黨建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融入和滲透到交通管理工作之中,真正做到在政治上永遠合格,推動了指揮室以及大隊的整體工作。2015年8月底,榆綏高速雙向3段區間測速(榆林南—鎮川、米脂1號—米脂3號、袁家砭—南溝隧道)正式啟用,2019年建成榆林南—古城灘區間測速,2020年6月投入使用,榆綏轄區現共有8個卡口,19個攝像頭,指揮室民輔警每日對卡口攝像頭檢查校時,每周總結卡口運行問題,每月對卡口的維護及運行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問題及時聯系相關部門進行解決,保障卡口的正常運行;指揮室民輔警按時集中統一學習集成指揮平臺的各項模塊,對每次系統升級后的變化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研究,充分發揮各個模塊的作用;指揮室民輔警努力追趕超越,先后去高交支隊定靖大隊王圈梁省際執法站、城區二大隊以及寶雞交警支隊就科技信息化建設應用工作參觀學習交流,汲取到了寶貴的工作方法和經驗,彌補了工作中的不足之處。
推動大隊勤務模式由粗放向精細化轉型
2015年8月,緝查布控工作開展后,指揮室民警加班加點晝夜工作,對轄區的車流量及預警信息等數據分析,并匯報大隊領導,通過該數據分析研判及時對外勤中隊的勤務模式進行了調整,和榆林南中隊共同開展緝查布控工作,兩個中隊采取輪班制度,全天候查處預警車輛。2016年9月開始,指揮室民警通過對轄區過車量、預警信息情況及車輛查獲情況的分析和對緝查布控開展一年以來數據的統計、分析、匯總、探討和研究,實行四班三運轉的勤務模式,實施全警布控,全時布控。至今,榆綏高速未發生一起因為超速造成的死亡交通事故,充分實現了對違法車輛的“精準打擊”,實現了交管勤務由粗放向精細轉型,從傳統的勤務模式向科技強警的勤務模式轉型。
違法車輛的查處手段由單一向多元轉型
指揮室民警在集成指揮平臺應用的日常工作中,不僅通過緝查布控系統預警向各外勤中隊發布指令,同時還通過視頻專網跟蹤,緊盯違法車輛卡口過車時間,不放過任何一輛違法車輛,有效通過外勤中隊進行全力攔截。傳統手段對于大車占道、非法停車、倒車、逆行、涉牌涉證等動態性違法行為發現難、取證難、查處難,而緝查布控預警、視頻專網軌跡跟蹤等功能有效解決了這些問題,查處效率大幅提升,充分實現了查處手段由單一向多元轉型,有效凈化了榆綏高速道路交通環境,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出行安全。
視頻巡邏使警情獲取由被動向主動轉型。
榆綏大隊指揮室接入榆綏分公司路網后,實現對路面實時的監控,充分發揮了對道路技術監控設備資源的利用,促使視頻巡邏成為一項重要交管內容,大大減輕了外勤中隊路面巡邏管控的工作壓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強了路面管控能力,通過對路況、天氣監測等功能應用,第一時間發現緊急警情,第一時間下達處置指令,第一時間指揮就近警力處置,實現了警情獲取由被動向主動轉型。
業務涉及廣 任務重
隨著科技的不斷應用,指揮室業務不斷拓展,在原來緝查布控、違法篩選錄入的基礎上,增加了321平臺應用、重點車輛管控平臺疲勞駕駛查處,道理交通安全信息采集與系統維護、惡劣天氣應急管控等工作。2020年開始增加ETC龍門架5段區間測速,目前正在維護調試階段,即將啟用。非現場違法平均每天錄入80余條,每月錄入2500余條;緝查布控平均每天約5輛,每月完成150余輛;平均每天接到報警電話4起左右,發送路況信息不少于7次。值班民輔警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遇有惡劣天氣及時通知帶班領導并進行路面管控,嚴防事故的發生。每周召開周例會,總結上周工作,安排部署下周工作,總結經驗,查找工作不足。
據了解,指揮室七年以來的科技應用,推動了大隊勤務模式整合,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道路管控上更加科學、有效,在警力的指揮調度更加迅速、精準,同時,通過科技運用,減輕了民警的工作量,轄區內的違法行為大大降低,事故預防效果也很明顯。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