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名農民工兄弟如愿拿到工資。這件事讓西安市未央區人民法院立案庭負責人韓霞十分欣慰。
不久前,在未央區人民法院與西安市人社局、浐灞國際港管委會共同設立的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一站式服務中心,韓霞見到了一群愁眉苦臉的農民工。
“法官,我們都是從陜北陜南趕過來的”“娃要交學費,老人也等著照顧”“希望你們能把我們的工資要回來”……從七嘴八舌的講述中,韓霞和同事了解到,中國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將某項目安裝工程承包給了某勞務公司,該勞務公司組織多名農民工從事水電安裝等工作。但工期結束后,用工方卻遲遲不肯付報酬。
針對這一情況,未央區人民法院法官團隊邀請勞動監察介入,根據農民工提供的施工地點、勞務公司名稱等線索展開調查,并通過實地走訪、聯系案件相關方等方式確定爭議內容和調解方案。
“調解工作持續了10多個小時,當晚11點多,服務中心仍是燈火通明。但我們的辛苦沒白費,農民工在調解現場就簽字、按手印,拿到了工資。”10月11日,韓霞對記者說。
保障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支付是重大民生關切,關系著社會和諧穩定。讓每一名辛勤勞作的農民工拿到應得的報酬,人民法院義不容辭。
“實踐中,因用工不規范、勞務關系不明晰和當事人對法律規定認知不足等原因,農民工討薪常常歷經波折,加之面臨法律程序復雜、訴訟成本高等現實難題,農民工群體依法維權存在許多困難。因此,司法機關必須主動擔當,優化法治供給,傾力解決農民工急難愁盼問題。”未央區人民法院院長李寶玲介紹,近年來,為保障農民工勞有所得,未央區人民法院不斷創新機制舉措,在2021年成立了西北首家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一站式服務中心,并逐步探索形成“接、查、調、確、引”化解農民工勞資糾紛工作法。
服務中心整合了勞動監察、訴前調解、勞動仲裁、司法確認等多種資源,為農民工和企業提供爭議就近咨詢和矛盾就地化解的一站式服務,對有關農民工欠薪的投訴、舉報,按照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的原則,進行調解、執法、仲裁、審判全流程跟蹤,并將勞動監察、特邀調解、司法確認有效銜接,運用“訴前調解+司法確認”模式,最大限度維護農民工群體合法權益。
為進一步提升農民工糾紛的治理、化解、審判工作,去年7月,服務中心支持西安市農民工工資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入駐,進一步壯大涉勞動關系領域糾紛多元化解力量,持續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多元化解決欠薪問題協調體系。
王建苗是一名常駐服務中心的特邀調解員。“這周我已經接待了20多名當事人。昨天下午,一批涉15名農民工工資支付的糾紛成功調解,其中11件案子進行了司法確認,4件案子自動撤訴,兩個月內涉案農民工的工資就能如數到賬。”王建苗說。
設立以來,服務中心共受理案件6000余件,幫助農民工追回工資4500余萬元,糾紛平均化解時間不超過8天。今年前三季度,未央區人民法院常駐特邀調解員參與化解糾紛600余件,第二巡回法庭完成司法確認482件,已成功兌付金額近300萬元。(記者 陶玉瓊)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