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柞水縣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充分依托現有資源和產業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推動綠色產業駛上“快車道”,賦能鄉村高質量發展,最大限度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寒冬凜冽,下梁鎮石甕子社區西坡產業園草莓大棚里卻是溫暖如春、果香撲鼻,一排排草莓花果簇擁,長勢喜人,紅艷嬌嫩的草莓從葉蔓中探出頭來,讓人垂涎欲滴。負責西坡產業園生產運營的李全錕趁著草莓大量上市期,在草莓園正忙著直播推銷,通過互聯網把自家的草莓賣到全國各地。
李全錕承包經營石甕子社區產業園已有七個年頭,在草莓種植技術上和銷售推廣方面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今年他擴大了種植規模,提高了草莓品質,17個大棚引進了9個口味不同的品種,吸引過來采摘的游客越來越多。如今,大棚里的草莓不僅讓自己的腰包鼓了起來,也為村集體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
“今年主要引進了建德白露、隋珠、金剛二號和初戀的味道四個品種,目前紅色里面最甜的是金剛二號,口感最細膩的是初戀的味道。一般從11月初就可以采摘,一直能采到第二年的6月。”李全錕說道。
草莓采摘園僅僅是西坡產業園發展的特色產業之一,近年來,石甕子社區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加快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截止目前,西坡產業園已累計發展櫻桃采摘園18畝、草莓采摘園30畝、火龍果采摘園5畝、地栽木耳10萬袋,今年新增民宿和農家樂18家,為周邊62戶群眾戶均實現增收3000元以上。
石甕子社區黨支部副書記吳立慧說道:“石甕子社區依托柞水溶洞景區穩定客源優勢,謀劃這個采摘園項目,把種植基地變成景區、把農產品變成商品,實現傳統種植業向休閑觀光、采摘體驗高質高效農業的華麗轉變,有效推動農旅融合,增加集體經濟收入。”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近年來,柞水縣以生態為本,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促進鄉村振興,圍繞“一主兩優+X”“一村一品一主體”產業發展架構,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聚焦優勢資源,發展冷水魚、中藥材種養殖、文旅融合等產業百余個,打造以木耳為主的特色產業集群,建成木耳大棚、種植生產基地3200個,帶動1100余戶群眾實現穩定就業或持續增收,全縣村集體經濟實現收入1563.1萬元,完成分紅102.1萬元。(柞水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