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安部公布依法打擊“網絡水軍”違法犯罪10起典型案例,再次將“網絡水軍”這一社會問題置于公眾視野之下,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從曝光的多起案件看,無論是商業還是其他領域,“網絡水軍”都成為一種非常有效的輿論操控工具,在各類社交媒體平臺進行造謠引流、刷量控評、有償刪帖等違法犯罪活動。
“網絡水軍”看似無形,卻擁有足以攪亂輿論風云的力量。比如,在網上開展針對性的辱罵評論、制造謠言、煽動情緒,誤導網絡輿論,導致社會矛盾激化和信任危機,甚至部分輿論會演變為網絡暴力,嚴重影響網絡秩序。
“網絡水軍”營造的巨大虛假輿論場,不僅會擾亂網絡輿論環境,還會損害消費者權益、破壞市場競爭秩序。水軍們往往通過操縱大量虛假賬號,對特定內容進行點贊、評論、轉發或對競爭對手實施惡意差評、舉報等操作。有些還會通過挖掘他人負面信息或制造虛假不利內容,對個人、企業或組織進行威脅敲詐,迫使受害者支付“封口費”,以避免相關信息被公開或惡意傳播。
打擊整治“網絡水軍”違法犯罪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面對未來“網絡水軍”可能會借助人工智能發展“壯大”的趨勢,公安機關要繼續加大對“網絡水軍”的打擊整治力度,提升對平臺輿論的智能識別與監管技術,引進專業人才,形成“人工+智能”的現代化法治鏈條。另外,公安、網信、市場監管等部門還可以加強協作,建立多部門、跨區域的信息共享機制和聯合查處機制,從根本上斬斷其黑色利益鏈。
除了政府部門,社會各界要積極參與網絡治理,推動形成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清朗網絡生態格局。網民應提高警惕,不輕易相信和傳播未經證實的信息,對于發現的“網絡水軍”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商家和企業應樹立正確的經營理念,加強對網絡營銷活動的管理;平臺要進一步完善審核管理機制,利用先進技術手段,提高對“網絡水軍”的識別和攔截能力。
在人工智能時代,“網絡水軍”的治理和應對策略面臨著新的技術挑戰和機遇,技術使得水軍活動更加高效、隱蔽,只有形成以政府主導、社會各界協同發力的治理格局,才能久久為功,還網絡世界一片風清氣正。(郭夢圓)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