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進一步提高社區矯正工作的社會知曉度和影響力,營造全社會理解、支持、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的良好氛圍,近日,藍田縣司法局厚鎮司法所聯合玉山派出所,圍繞“規范執法促穩定 矯心正行助和諧”主題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厚鎮司法所高度重視此次主題宣傳活動,積極爭取鎮黨委、鎮政府支持,組織召開厚鎮《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實施五周年宣傳工作安排部署會,明確活動目標、任務分工和時間節點,確保宣傳活動圓滿成功。
組織學習,提升法治意識。組織鎮機關和村(社區)“兩委會”黨員干部開展社區矯正法集中學習活動,司法所所長深入解讀社區矯正法的立法背景、重要意義、主要內容和實踐應用,重點講解社區矯正工作中的執法規范、風險防控和教育幫扶等內容,讓全體參會黨員干部對村(居)民委員會協助社區矯正機構做好社區矯正工作的法律精神,以及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的方式方法等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為司法所更好地開展社區矯正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集中宣傳,擴大社會影響。厚鎮司法所利用集會人員密集的特點,設立宣傳咨詢點,開展集中宣傳活動?;顒蝇F場,通過懸掛橫幅、發放宣傳資料、提供法律咨詢等形式,向過往群眾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司法所干部和派出所民警向群眾講解社區矯正相關法律知識,結合實際案例深入剖析,耐心解答群眾提問,消除群眾對社區矯正工作的疑慮和誤解,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入戶宣傳,營造良好法治氛圍。厚鎮司法所所長帶領全體工作人員深入轄區各村組,開展“點對點、面對面”宣傳工作。針對農村群眾法治意識相對薄弱、對社區矯正工作了解較少的情況,通過走訪村民、與村干部座談、在村公告欄張貼宣傳海報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社區矯正法的重點內容,介紹社區矯正對象在教育、就業、生活等方面的幫扶政策。同時,將社區矯正法律知識融入真實案例,讓群眾更直觀地理解社區矯正工作對預防犯罪、維護鄉村安寧的重要意義,營造了“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法治氛圍。
矯正對象再學習,筑牢安全防線。厚鎮司法所組織轄區全體社區矯正對象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專題學習,進一步增強他們的守法意識和紀律觀念。重點強調社區矯正法中監督管理、教育幫扶、考核獎懲等核心內容,重申社區矯正對象的權利義務,通過對典型案例深入淺出地分析,指出違反監管規定的法律后果,幫助社區矯正對象明確自身在矯正期間的行為邊界和努力方向,引導其自覺服從管理、嚴格遵守監管規定、積極接受教育改造。同時,工作人員還與矯正對象進行面對面交流,傾聽其學習感悟和實際需求,鼓勵他們通過學法知法強化自我約束,以積極心態接受矯正,爭取順利融入社會。
通過此次系列主題宣傳活動,進一步增強了鎮村干部及社會各界對社區矯正工作的認知度和支持度,提高了群眾的法治意識,營造了全社會理解、支持、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的良好氛圍。
又訊 為深入推進法治鄉村建設,提升基層依法治理水平,7月18日,藍田縣司法局洩湖司法所開展了“法律明白人”培訓活動,來自全鎮24個村的“法律明白人”參加了培訓。
培訓會上,全體參訓人員集體觀看了海南省優秀“法律明白人”履職視頻《明白的幸?!泛吞旖蚴?ldquo;法律明白人”微宣講視頻《運河法雨潤萬家》。兩部視頻生動展現了“法律明白人”在基層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通過真實案例展示了一批優秀“法律明白人”運用法律知識化解矛盾糾紛,引導群眾依法辦事,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履職實踐。視頻中“法律明白人”的感人事跡和務實作風,激發了大家投身基層法治工作的熱情。
隨后,洩湖司法所工作人員圍繞“法律明白人”的意義和職責進行專題講解。工作人員指出,“法律明白人”是基層法治建設的重要力量,承擔著普法宣傳、矛盾調解、法律服務等多重職責。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法律明白人”不僅要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還要善于結合實際,將法治思維融入鄉村治理的方方面面。
在普法宣傳方面,要求“法律明白人”通過采取入戶走訪、集中宣講、線上推送等方式,向群眾普及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提升群眾法治意識;在人民調解方面,要求“法律明白人”發揮“第一道防線”作用,及時發現并化解鄰里糾紛、家庭矛盾,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在鄉風文明建設中,倡導“法律明白人”帶頭遵紀守法,引導群眾破除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在特色產業發展方面,要求“法律明白人”主動為農戶和企業提供法律咨詢,防范合同糾紛、勞務爭議等法律風險;在基礎環境提升工作中,鼓勵“法律明白人”積極參與村規民約的制定,監督環境整治,推動依法治理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
參訓人員表示,此次培訓內容貼近實際,既有理論指導、又有案例借鑒,對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洩湖司法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加強“法律明白人”隊伍建設,定期組織培訓交流,提升履職能力,為營造平安和諧的社會環境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