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清
去了鄉下,心靈手巧的農家媳婦會給你煮上一頓香飄飄的罐兒飯,燉上土雞、臘豬腳、臘排骨、添上自家烤制的包谷酒,熱情地款待你,任憑你吃飽喝足。你想,那種感覺,是何等的口福呀!……
罐兒飯,在陜西、四川等省一些農村都十分盛行。在佛坪、鎮巴我曾經多次吃過農家罐兒飯。香味十足的鎮巴罐兒飯其他做法都無與倫比,令人青睞。
朋友!你若是沒吃過罐兒飯,不要說你是鎮巴人;你要是沒吃過鎮巴的罐兒飯,就不要說你到過鎮巴。
鎮巴,處在高山峽谷地帶,天氣寒冷,早些年,鄉下家家戶戶燒的都是柴火,你走進任何一家,首先映入你眼睛的都是一個燃著熊熊火苗的火龍坑,火龍坑四邊全有板凳,供家人,來客向火說話。在大家烤火說話的時候,火上就掛著一只生鐵鑄的罐子,女主人在忙著煮飯,準備迎接遠方來的客人。
鎮巴人做罐兒飯是先加水、燒開,然后加入洗干凈的大米煮沸,然后加入打理干凈的洋芋、紅苕、豌豆、胡豆、嫩玉米粒等雜糧中的任意一種繼續煮,一直到大米“開花”,然后瀝去米湯,把火龍坑中的火石子扒拉一些出來,將鐵罐煨在火邊。此后,火上開始做菜,時不時將鐵罐轉動一下方向繼續煨,直到菜好飯熟,揭開鐵罐蓋子,騰騰熱氣中夾雜著米和雜糧混合的香味,生活由此多了一份醇厚。
然而,這些年,鎮巴住鄉下的人日漸少了,大多數年輕人都到外地打工,掙錢回來在街上移民點買的房子都是燒煤、燒氣、用電,做飯的家什自然也和城里沒有了二致,就是本鄉本土的人要是不回到老屋,要吃到一頓罐兒飯也是不容易的。
而今,罐兒飯開始成為鎮巴一種“鄉愁”和時尚,住在田野邊沿小鎮上的人在懷想、出門在外走在異鄉路上的人也在懷想。那些在外打工回來的人,想盡千方百計也要給自己弄幾頓罐兒飯打一下“牙祭”,再踏上出門掙錢的路。而在鎮巴鄉下,也開始有一些農戶,依靠自家的條件,接待一些想吃罐兒飯的人。這當中,單位的接待、本地人三朋四友的聚會、逐漸多了起來的背包客是推動消費的主力。
的確,在城里居住久了,真想到山清水秀的農村去看一看、轉一轉、愁一愁,看看農村的變遷、瞧瞧鄉下的巨變、嘗嘗農家的罐兒飯、
品品農戶的土雞、土豬、臘豬腳、臘排骨……確信:如此之行,獨具特色,定會讓你不虛此行、驚嘆不已、欣喜若狂的!
編輯: 楊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