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知道,阮士君是阮嘯仙的曾孫。在同事眼里,他身上的閃光點代替了身上的標簽。
阮嘯仙是廣東地區青年運動的先驅者之一,是中共早期農民運動的重要領導者。1934年,他成為我黨第一任中央審計委員會主任,是人民審計制度的奠基者。
紅色基因,薪火相傳。阮士君是聽著曾祖父的故事長大的,也成為家族中繼承“老本行”的后人。2009年,通過公務員考試,他進入審計署駐廣州特派員辦事處工作。作為烈士后代,阮士君傳承著忠誠品質、嚴謹作風,還有對審計事業的執著和熱愛。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在阮士君心里,忠誠于黨的事業,就要像曾祖父那樣,面對困難勇于擔當。在某省醫保審計項目中,阮士君作為骨干,奮戰在審計一線。隨著核查深入,疑點企業先是托人說情,被他嚴詞拒絕;后來直接打電話恐嚇,但阮士君毫不畏懼,一邊周旋一邊組織連夜封存證據,將重要資料轉運回單位。經過多日苦戰,最終發現多家藥品企業虛開增值稅發票、偷逃稅款并推高藥品價格的重大線索,用行動詮釋了對黨的忠誠。
隨著審計的全覆蓋,審計手段和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面對數據的汪洋大海,如何甄別有用信息并準確發現問題,需要技巧,更考驗毅力。阮士君注重研究和思考,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他注意到用于口罩生產的熔噴布一度較為緊缺,就通過數據分析查證反映問題,為當地解決口罩短缺、恢復生產、精準保障以及打擊哄抬價格、擾亂市場等行為提供了重要決策依據,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黨員的責任使命。
阮士君既是烈士后代,也是9500多萬名共產黨員中的一員。無論是身患重病仍堅守抗疫一線的“人民英雄”張定宇、用知識改變貧困山區女孩命運的“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還是把生命定格在扶貧路上的“全國脫貧攻堅楷模”黃文秀……許許多多中國共產黨員用樸素的情感、崇高的追求,展現出忠于黨和人民的政治品格和不畏艱難、勇挑重擔的擔當精神,點亮了一盞盞明燈,感召更多人堅定前行。
朵朵木棉花,紅心永向黨。小時候,阮士君經常聽人說曾祖父像綻放的木棉花,為中國革命流盡最后一滴血。“堅忍卓絕為吾人本色,奮斗犧牲是我輩精神。”這兩句阮嘯仙寫下的話,如今也成為激勵阮士君追尋祖輩足跡、傳承紅色基因的人生信條。重溫曾祖父的革命事跡,阮士君更加懂得革命事業成功的不易,他說:“每一名共產黨員都必須忠誠于黨的事業,主動擔當作為,敢于迎難而上,以小我之力凝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孫現富)
編輯: 王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