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文艷
記者27日獲悉,市政府辦公廳印發《西安市推進實現“十四五”空氣質量目標暨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行動2025年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推動大氣環境質量穩步提升,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藍天幸福感”。
《方案》明確,以改善空氣質量為核心,以減少重污染天氣和解決人民群眾身邊的突出大氣環境問題為重點,以降低細顆粒物(PM2.5)濃度為主線,強化源頭管控、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污染協同治理,持續優化調整產業、能源、供熱、交通運輸結構,深入打好大氣污染治理攻堅戰,推進實現“十四五”空氣質量目標。2025年,PM2.5濃度不超過41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不少于263天,力爭完成省上下達我市重污染天數控制指標;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總量比2020年分別下降9410噸、6570噸。
《方案》提出推動結構調整、實施治理工程和開展專項行動三項重點任務。
城市供熱結構調整
有計劃地推廣多種新能源供熱模式
推動結構調整涉及能源消費結構調整、城市供熱結構調整、產業發展結構調整及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其中,能源消費結構調整方面,大力發展新能源和清潔低碳能源,積極發展非化石能源,2025年全市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提高到30%;增加外調電量保證用電安全,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提高到27%以上;持續加強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嚴禁新增煤電裝機規模,推動燃煤熱電企業關停。
城市供熱結構調整方面,加快優化集中供熱結構,加快垃圾焚燒發電供熱改造;持續優化供熱運營模式,整合現有供熱模式,實現供熱管網互聯互通、熱源多能互補,有計劃地推廣地熱能、空氣源熱泵、污水源熱泵等多種新能源供熱模式;大力發展清潔取暖方式,新建居民住宅、商業綜合體等必須使用清潔能源取暖。
車輛優化工程
建設新能源汽車應用示范標桿城市
實施治理工程包括散煤治理工程、集聚提升工程、車輛優化工程、揚塵治理工程及推動環保產業發展等。
散煤治理工程提出,鞏固清潔取暖成果,以協同治理區(涉及閻良區、臨潼區、高陵區、鄠邑區、周至縣、西咸新區)為重點,推廣光伏+熱泵取暖、太陽能等多能互補為支撐的清潔用能保障體系;全面推進秸稈綜合利用,主要糧食作物實施機械化耕種收覆蓋率穩定在89%以上,支持協同治理區實施秸稈綜合利用項目不少于6個。
車輛優化工程提出,建設新能源汽車應用示范標桿城市,大力建設充換電基礎設施,以公共領域用車為重點推進新能源化;深化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城市建設,持續提升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城市水平;持續實施過境貨車分流綜合管控,加強在用機動車管理,加大貨運、物流車輛污染治理力度。揚塵治理工程提出,強化降塵量控制,持續加強揚塵污染管控考核;加強道路揚塵管理,加強道路機械化清掃力度,強化工地揚塵管控等。
重污染天氣應對
進一步完善應急減排清單
開展專項行動涉及深度治理行動、重污染天氣應對行動、夏季臭氧應對行動、面源綜合治理行動等。
重污染天氣應對行動提出,依法依規開展重污染天氣應對,進一步完善應急減排清單,明確應急減排措施,確保可操作、可監測、可核查;強化區域聯防聯控,符合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啟動條件時,及時協調周邊地市開展區域聯防聯控;實施涉氣重點行業企業績效分級差異化管控,推進未完成改造的涉氣高耗能行業企業淘汰退出。夏季臭氧應對行動提出,開展惡臭異味擾民問題排查整治,對投訴集中的工業園區、重點企業安裝運行在線監測系統;持續開展打擊取締黑加油站點、流動加油車工作,嚴厲打擊生產、銷售不合格油品行為。面源綜合治理行動提出,強力推進城鄉增綠擴容,2025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8%以上;加強煙花爆竹禁售禁放管控;強化露天焚燒管控,加大城市建成區范圍內秸稈、垃圾、樹葉、雜物等露天焚燒查處力度;積極倡導市民文明祭祀。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