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馬相
70歲的王大爺每日爬樓梯鍛煉,起初效果不錯,但近半年卻被雙膝關節疼痛折磨,嚴重時甚至影響正常行走。近日到西安市紅會醫院運動醫學診療中心綜合病區檢查后發現,他患上了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游離體和髕骨軟化癥,病因就是長期爬樓梯導致的膝關節過度磨損和壓力過大。
并非所有運動都適合老年人
如今,“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越來越多老年人加入運動行列。然而,并非所有運動都適合老年人。有些運動,可能會成為健康的“隱形殺手”。有數據顯示,約79%的中老年人存在運動保健誤區。記者日前采訪西安市紅會醫院運動醫學診療中心主任醫師張亮,為大家總結出一系列老年人需避開的錯誤鍛煉方式。
張亮指出,很多常見的鍛煉方式并不適合老年人。比如爬樓梯和爬山,膝關節承受的壓力會明顯增大,頻繁的撞擊動作會加大關節損傷風險,下山時膝關節負荷更重,還可能增加摔倒風險,加速關節退變,本身膝關節不好的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隨著“肩痛”人群越發龐大,肩袖撕裂傷已經被證實是中老年人常見的運動損傷之一。不少老年人有肩膀疼痛史,就誤以為自己患了肩周炎,想通過甩肩膀的方式來緩解。對此,張亮提醒,錯誤的甩肩運動可能會加重肩袖撕裂,而且肩周炎和肩袖損傷易混淆,錯誤鍛煉還會讓病情惡化。
此外,長時間、高強度地跳廣場舞,其中部分復雜動作對老年人來說身體要求過高,會加大膝關節損傷幾率;“燕兒飛”、仰臥起坐等大位移的腰背肌、腹肌鍛煉,可能會造成骨折、椎管狹窄,還易損傷頸椎、腰椎,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做這些運動風險更大;有重度動脈硬化或頸動脈斑塊的老年人,做頭頸部劇烈繞圈練習可能會導致頭暈、跌倒甚至更嚴重的后果;公園內很多老年人喜歡的倒走鍛煉,其實對人體平衡和反應能力要求較高,老年人進行此項運動容易引發意外;空腹晨練可能會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出現頭暈、心慌等癥狀,甚至危及生命;憋氣類運動,如舉重、拔河等,會加重心肺負擔,還可能引發腦血管意外;長跑對老年人的關節和耐力要求高,容易加速關節磨損,合并其他疾病的老年人長跑還可能誘發嚴重疾病;深蹲及負重訓練可能加重關節損傷,增加骨折風險;高強度拉伸容易導致關節過度伸展,增加受傷幾率;大強度、高難度的鍛煉可能會引發血壓升高、心臟不適等問題。
建議選擇低沖擊低強度運動
那么,老年人該如何正確運動呢?張亮建議選擇低沖擊、低強度的運動。例如,游泳對膝關節疾病患者友好,借助水的浮力,膝蓋不會受到額外壓迫,還是全身運動;快走適合膝關節疾病較輕的老年人,速度保持在每分鐘120-140步,每次30分鐘以上、每周累計150分鐘以上,注意跨大步,腳跟先著地。此外,部分低強度廣場舞和五形拳也是不錯的選擇。
同時,老年人運動時還需注意長期護膝策略,包括控制體重,因為體重每增加1公斤,膝蓋壓力增加4公斤;避免久坐,每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進行交叉訓練,如游泳、自行車、快走、打拳等交替進行,降低運動損傷風險;通過直腿抬高、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等練習增加肌肉力量。
張亮提醒,老年人運動要結合自身身體狀況,科學選擇運動方式,才能真正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