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至17日是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16日下午,在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協同推進城市節水——再生水發展看西安”為主題的西安市2025年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活動上,與會人員通過實地觀摩、成果展示、政策研討等形式,探尋西安市再生水利用的創新實踐與顯著成效。
在再生水利用場景中揭秘“城市第二水源”
西安市作為典型的資源性缺水型城市,人均水資源量不足200立方米。近年來,西安市正通過政策引導、技術創新、市場驅動,構建起覆蓋工業、生態、市政等領域的再生水利用體系,為城市發展貢獻著越來越重要的力量。
當天下午,與會人員來到西安湖、熱電廠及再生水廠,在一個個再生水利用場景中揭秘再生水的循環奇跡。
五月的西安湖畔風光無限,清澈的湖面映襯著岸邊的綠意盎然,吸引了不少市民漫步其中,享受愜意時光。“現在的渭河美景如畫,誰能想到10多年前,這里曾是一片雜草叢生的廢棄砂石坑。”西安市渭河生態管理中心工作人員王宜軍說,隨著渭河綜合治理工程的全面啟動,西安湖利用原有地形,聚沙成島,聚水成湖,形成水域景觀。如今,西安湖總面積3000畝,生態水面面積1500畝,這一汪碧波蕩漾的湖水都來自于附近草灘污水處理廠凈化處理的再生水,成為西安市最大的再生水湖泊。王宜軍說,西安湖的建成,極大地改善了渭河城市段灘區生態環境,與渭河城市運動公園、蘆葦濕地景觀融為一體,構成生態、休閑、觀水、看綠的整體功能,也被譽為“化污水為清流,注湖泊而生美景”的水生態修復典范工程。
在工業領域,再生水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觀摩第二站,與會人員來到大唐渭河熱電廠,見證了再生水在工業領域的規模化應用。“通過積極探索再生水回用新途徑,我們把再生水資源替代深井水作為機組設備的冷卻用水,同時廠內末端循環排污水送入西安北郊污水處理廠進行再處理,經處理后再次送入我廠回用,再生水使用占比逐年增加,原水取用量逐年降低。”大唐渭河熱電廠工作人員說,目前,大唐渭河熱電廠再生水年使用量由200萬噸上升至350萬噸,再生水使用率由40%提升至73%,2018年被省水利廳、省工信廳、省節水辦聯合授于“省級節水示范企業”榮譽。
觀摩最后一站,與會人員在位于第四再生水廠的微縮景觀區,通過模型展示了“污水—再生水—回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記者在現場看到,經專業處理后的水,清澈透明,除了輸送至城市的各個角落,它們還在廠區的綠化灌溉、景觀補給等方面發揮著作用。第四再生水廠相關負責人說,西安市的再生水的應用領域已涵蓋了工業冷卻、河湖生態補水、水系景觀營造以及市政雜用等多個方面。目前,西安市再生水管網已構建起“兩河兩湖四電廠”的供水網絡格局。
為城市水資源高效利用提供“西安樣本”
觀摩活動后,與會人員在一場專題講座及座談交流中共話節水型社會建設路徑,為資源性缺水城市水資源高效利用提供“西安樣本”。
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再生水領域專家馬軍教授,針對城市再生水發展與利用進行了專題講座。西安水務局、西安水務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了西安市再生水利用相關情況。
西安市水務局副局長王谷石介紹,近年來,西安市立足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立足人民群眾生活生產用水需求,將再生水利用作為破解水資源短缺的重要途徑。自2022年開展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工作以來,全市累計新增再生水管網154.58公里,新增再生水利用量1.7億立方米,2024年全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36.9%,為生態補水、工業生產和市政雜用提供了穩定的“第二水源”。
節水不是限制用水,而是創造更可持續的水未來。今年以來,受氣候條件影響,我省降雨量持續減少,再生水作為城市“第二水源”,急需發揮它應有的作用。西安水務集團副總經理張國榮介紹,作為城市“第二水源”利用發展的踐行者,西安水務集團始終踐行“節水優先”的戰略方針,進一步加大再生水設施建設、用戶拓展、宣傳推廣力度,著力擴大再生水利用領域和規模,奮力譜寫節水型城市建設新篇章。
活動最后還為西安市再生水利用先進單位和個人頒發了獎牌和證書,進一步激勵大家在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中貢獻水務力量。
文/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南江遠 圖/受訪單位提供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