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日,《陜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辦法》正式施行。家庭教育不再只是“家事”,而是關乎法治責任。為扎實推動《實施辦法》落地落實,日前,西安法院立足司法職能,線上線下齊發力,聯動多部門共筑未成年人保護網。
多方攜手共筑家庭教育“防護網”
近日,西安中院牽頭召開家庭教育促進工作座談會,聯合市教育局、團市委、市婦聯、市關工委等部門,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實施中的難點問題,展開深入探討。
會上,西安中院少年庭通報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反映出的家庭教育突出問題,如“隔代監護權責模糊”“離異家庭監護缺位”等,并分享了法院探索家庭教育指導回訪、跟蹤幫教等創新機制的經驗。各部門代表結合自身職能,介紹了家庭教育支持項目及青少年心理健康關愛舉措。此次座談會為構建“司法+行政+社會”協同支持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情景式”法律課堂 家校社全覆蓋普法
“法官用身邊案例講解法律,讓我們更清楚如何與孩子溝通……”近日,在西安中院少年庭和西咸新區法院聯合開展的家庭教育普法沙龍現場,西咸新區幸福里社區居民王女士說,這種形式很實用。
本次活動特邀陜西省家庭教育研究會秘書長張勇,以“家長責任”“國家支持”“法律責任”為主線,結合《陜西省實施辦法》新規,為社區居民帶來一場生動翔實的法律解讀。
“孩子作業寫到半夜,不管就不好好寫,一管就要爆發爭吵,可把我愁壞了。”“離婚后孩子他爸不讓我看娃,孩子都快不認我了,咋辦?”……針對居民提出的問題,法官干警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條文現場答疑,并邀請居民填寫《家庭教育需求清單》,廣泛收集意見建議。
家庭教育普法沙龍,通過專家講解、互動式普法,可以幫助家長掌握科學教育方法,建立法院與婦聯、社區、家庭的聯動機制,有助于推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常態化,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以案釋法 司法裁判引領家庭風尚
“你們不能因為忙于工作,就疏于對孩子的陪伴和教育,也不能因為自身能力不足,忽視孩子的心理需求,更不能因為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在孩子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對其產生負面影響,最終導致孩子法律意識淡薄,步入歧途……”近日,碑林區法院在審理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時,依法向未成年被告人家長送達了《家庭教育令》。法官鄭重向家長闡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不履行的法律后果。
在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活動中,藍田縣法院精心選取了近年來少年審判中涉及的盜竊、性侵、尋釁滋事、故意傷害等犯罪的典型案例,以案說法,細致分析了家庭教育缺失是導致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并向家長們提出指導意見,希望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個人品德、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
長效機制促落實 司法建議推動社會共治
“我院發現被告人李某某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銜接等方面存在顯著問題……你校作為教育機構,應當從這起案件中吸取深刻教訓,加強家校協同與信息溝通工作。”近日,西安中院在審理一起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時,針對審理過程中發現的家校教育銜接不暢等問題,向被告人學校發出司法建議,要求學校定期組織家校共育活動,提升家庭教育質量。
為深化普法成效,西安法院建立“司法+家庭+社會”聯動機制。一方面,向全市百余所中小學派駐法治副校長,定期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另一方面,針對涉未成年人案件中暴露出的家庭教育問題,向相關部門發出司法建議,不斷推動構建家校協同育人格局。
近期,西安法院針對辦案過程中發現的家庭教育問題,已向相關責任部門發出了數十份司法建議,并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回函與配合,治理效果顯著。以《陜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辦法》實施為契機,西安法院將以司法審判為切入點,將“依法帶娃”推向法治軌道。
記者 劉曉云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