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嶺腳下的古老城垣到浩瀚星海的璀璨征途,西安正以商業航天的澎湃動能,在寰宇間繪制一幅跨越國界的“星”藍圖。
作為中國航天動力之鄉,這里不僅孕育了液體火箭發動機、北斗導航等國之重器,更以數家商業航天企業的集群優勢,構建起“火箭轟鳴—衛星織網—數據賦能”的全產業鏈生態。
當銀河航天的柔性太陽翼衛星突破批量發射瓶頸,當中科西光的高光譜衛星成為全球環境監測的“火眼金睛”,西安的商業航天軍團已不再滿足于仰望星空——這些企業以火箭尾焰為畫筆,以衛星星座為坐標,在低空經濟、應急救災、跨境通信等領域書寫西安方案,讓“航天動力之鄉”在全球商業航天版圖上迸發新光芒。
衛星通信“生命線”
核心技術領跑賽道
在衛星通信領域,星展測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展測控”)以“動中通”技術聞名。所謂“動中通”,即在移動載體上實現衛星通信天線穩定對星,攻克了船舶搖擺、汽車顛簸、飛機高速飛行等極端環境下的通信難題。
2017年,星展測控通過AS9100D航空航天質量體系認證,成為國內少數具備航空級產品研發能力的企業;2020年,其客艙機載衛星通信系統首次在國內民航客機裝機,打破國外壟斷。截至2024年,公司累計獲授權專利173項,產品遠銷德國、荷蘭、阿聯酋等國家,成為全球衛星通信設備領域的“隱形冠軍”。
隨著低空經濟被寫入國家戰略,星展測控迅速切入這一新賽道。其研發的FS100型應急無人機,搭載高通量衛星通信設備與光電吊艙,可在災害救援中實時回傳高清影像,被譽為“空中生命線”。
“低空經濟上升為國家戰略后,我們迅速鎖定這一賽道。”星展測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韓磊介紹道,“比如我們的FS100應急無人機,它集成了高通量衛星通信和光電吊艙,在2023年北京暴雨救援時,曾連續72小時向指揮部傳輸災情畫面,被前線稱為‘會飛的通信基站’。”
2024年7月,星展測控“衛星通信研發與產業基地”主體封頂,項目投產后將進一步提升西安在商業航天與低空經濟產業鏈上的競爭力。韓磊透露,隨著西安衛星通信研發基地即將投產,公司正在深化“空天地一體化”布局。“我們正聯合無人機企業和新能源伙伴,把衛星通信技術鍛造成低空經濟的‘數字神經’。”
遙感界的“淘寶”
空天數據賦能千行百業
在西安航天基地匯航廣場的辦公樓里,一塊實時更新的衛星影像屏幕前,中科星圖空間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圖空間”)的技術團隊正通過GEOVIS數字地球平臺,為千里之外的某省自然資源部門提供土地動態監測服務。1秒內,衛星影像完成處理;3分鐘內,非法用地預警信息直達決策端——這是“數字地球”技術落地的縮影。
據介紹,GEOVIS數字地球平臺,對標美國谷歌地球,已迭代至第五代,覆蓋空天數據獲取、處理、承載、可視化全鏈條,擁有專利及軟件著作權超2400項,技術實力國內領先、國際先進。
星圖空間以“數字地球”技術為引擎,構建起測運控、數據應用的全產業鏈生態。其核心產品“星圖云”平臺,匯聚全球350余顆衛星數據,支撐氣象、應急、能源等領域的實時決策,用戶可像“網購”一樣便捷采購遙感影像,被業界稱為遙感界的“淘寶”。
“衛星遙感不僅是‘天眼’,更是‘智腦’。”中科星圖空間技術有限公司總裁辦公室主任趙相華介紹,“星圖洛書”防務與公共安全大數據智能分析平臺,是公司基于國防領域近20年技術積淀推出的最新“智腦”。該平臺匯聚空天遙感、地理信息、網絡電磁等多源數據,形成了覆蓋城市全域的“數字地圖”。其自主研發的軍事級AI模型,可在復雜場景中瞬時完成推理分析,被譽為“數字參謀”,應急響應速度提升300%。
應用場景開拓新藍海
看星辰大海的“西安答案”
在商業航天的“星”藍圖上,“西安答案”不僅是星圖空間的“數字地球”、星展測控的“空中哨兵”……與之并肩的是中科西光航天——全國少有能自主研發高光譜衛星的企業,其“科技壹號”衛星以星載一體化技術突破50kg級高光譜成像極限,從海洋監測到智慧城市,遙感數據的“火眼金睛”正重塑千行百業的感知維度。而銀河航天的“柔性太陽翼”衛星,以薄如蟬翼的折疊設計實現高效能源供給,成為衛星互聯網建設的“隱形翅膀”。這群“硬核玩家”,用技術突破叩響星辰之門。
當衛星數據從云端落地,空天數據不再高懸云端,而是滲入土地、海洋與天空的脈搏。在田間,中科天塔的農業遙感衛星編織著智慧網絡;在碧波之下,中科西光的高光譜衛星穿透海水屏障,監測赤潮動態與珊瑚礁生態;在城市上空,星展測控的5G+低空智聯系統協同起舞,用數據流勾勒出“15分鐘應急物資圈”的空中走廊。陜西印發《陜西省培育千億級商業航天產業創新集群行動計劃》,著力培育千億級商業航天產業創新集群,未來西安將打造20個標桿應用場景,覆蓋農業、應急、智慧城市等領域。
從秦嶺腳下到全球星空,西安的商業航天企業也正書寫著“出海”新篇。星展測控的動中通設備已登陸德國、阿聯酋等國市場,其機載通信系統更成為國際航空領域的“中國名片”。據了解,中科西光航天近期還將與法國攜手共建“中法聯合-甲烷排放衛星遙感監測實驗室”,推動遙感數據在智慧城市、海洋監測等場景的深度應用。
隨著技術迭代、政策加持與生態聚合,西安這座“航天重鎮”正從“制造高地”向“創新策源地”躍遷,以空天為筆,數據為墨,書寫著商業航天的新“星”藍圖。
記者 劉驍華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