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記者從西安市公安局交管支隊了解到,今年以來,西安開展城市交通精細化治理提效提質行動,截至目前全市537處易堵節點治理后車速平均提升13%,其中效果最明顯的南二環與高新路十字平均車速最高提升56.6%。
全市537處易堵節點改造后車速平均提升13%
“針灸式”治理激活城市交通“微循環”
在長安路-未央路、東西大街及其延伸線、二環路11處小切口等微改造項目中,西安公安交警通過增設可變車道、調整支路接入模式、優化信號配時等措施,會同住建局開展微改造系統治理,讓高峰期通行能力大幅提升。
同時,西安公安交警創新建立“微改造項目建議庫”,在完成上述改造的同時,結合日常交通管理工作實際,提出500余條優化改造建議,推動下半年9條主干道、72條次支路微改造全面鋪開。這種“針灸式”治理理念,讓城市交通脈絡煥發新生機。
“數字治堵”跑出智慧交通“加速度”
依托“交通大數據”,西安公安交警動態分析研判537處易堵節點,組建12支治堵小分隊發起治堵“星期攻勢”。通過優化標線渠化、增設引導標志、規整隔離設施、加強秩序整治等“組合拳”,用“小改造”獲得交通“大改善”,累計優化交通標線12萬㎡、增設引導標志5千余面、規整機非、中央隔離護欄11.5km。
同時通過信號優化系統,對全市信號燈進行動態調整配時,使科技路等擁堵路段實現“綠波帶”全覆蓋。在大唐不夜城景區,每逢節假日西安公安交警匯聚各類智能裝備數據,配合精細化勤務制度,調度高峰通行,讓交通效率明顯提升。
537處易堵節點,通過“短平快”精細治理,改造后車速平均提升13%,其中效果最明顯的南二環與高新路十字平均車速最高提升56.6%。
217所學校門前交通設施得到優化。
“靶向治理”破解重點區域“淤塞區”
學校、醫院、景區是城市交通熱點區域,也是需求最大、最難管理的區域。據了解,今年市公安局交管支隊針對學校周邊“接送難”“秩序亂”等問題,一點一策開展深度治理,優化217所學校門前交通設施,打造“平安上學路”。
優化交大一附院等7所醫院門前交通組織,通過設置專用車道、送醫落客區等措施,打造“順暢就醫路”。在大唐不夜城、鐘鼓樓等景區出現節假日大流量交通時,通過分級管控、緩進快出等策略,保障群眾通行。
“協同共治”筑牢施工路段“安全網”
針對西南二環立交交通優化工程等重點項目建設、民生工程占道施工管理,創新建立“交警+住建+施工方”聯動機制,通過大模型推演施工區域交通組織方案。加快設施搶修、交通疏導,共同維護施工區域交通秩序,有效保障了西南二環立交、南二環雁塔立交等全市97個重點項目,共計300多處占道在建項目施工區域周邊交通平穩、有序。
據西安市公安局交管支隊副支隊長李宇介紹,今年西安公安交警將聚焦“提升主要路口通行效率”“緩解重點區域交通擁堵”“推進城市智慧交通建設”三大任務,持續探索交通治理新路徑,為西安特大城市轉型發展注入交管動能。
文/記者 張佳 圖/西安公安交警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