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記者從陜西省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舊石器專項普查隊獲悉:渭南市新發現舊石器遺址100余處。這些遺址的發現為實證渭南市百萬年人類生存演化史提供了堅實證據,也刷新了學術界對關中平原東部古人類活動歷史的認知。
渭南市地處關中平原東部,位于溫帶季風氣候區南部,地勢以渭河為軸線,形成南北兩山、兩塬夾中部平川的五大地貌類型區。其河流兩岸水熱條件優越、自然資源豐富,是古人類生存的理想區域。這里舊石器考古歷史悠久,早在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就先后發現了潼關舊石器、“藍田猿人”化石、“大荔人”化石等重要遺存。
2020年,在陜西省文物局支持下,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多家單位啟動陜西秦嶺北麓舊石器時代遺址調查項目,重啟渭南舊石器考古。2024年“四普”啟動后,舊石器專項調查隊克服嚴寒酷暑,在山塬溝壑間開展密集踏查。
新發現的100余處遺址主要分布在渭北石川河流域的富平縣,北洛河流域的蒲城、澄城、白水縣,黃河干流右岸的韓城市,以及秦嶺北麓的潼關、華陰、臨渭等縣(市、區),填補了學術界對該地區舊石器時代遺存的認知空白。普查隊負責人表示,通過對渭南市新發現的舊石器遺址埋藏地層進行分析,考古隊確認秦嶺北麓地區古人類活動歷史超過百萬年,渭北臺塬地區古人類活動的歷史不晚于距今60萬年,展現了古人類在渭南持續繁衍的歷史脈絡。
本次“四普”調查基本查清了渭南舊石器文化遺存的埋藏和分布規律,摸清了渭南市各縣(市、區)舊石器文化遺產的“家底”,為進一步實證渭南市百萬年人類生存演化史提供了一手資料。
(記者 張琪悅)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