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魚了!”6月6日上午,全國“放魚日”陜西省同步增殖放流活動在安康市石泉縣后柳碼頭舉行。在現場工作人員和群眾的共同參與下,30余萬尾鳙魚、鰱魚、鯉魚、草魚等種類的魚苗爭相涌出,躍入漢江。
此次活動以“養護水生生物,建設美麗中國”為主題,由省農業農村廳、安康市人民政府主辦,安康市農業農村局和石泉縣人民政府承辦。活動現場設置了水生生物保護、禁漁政策法規、科學放流知識等主題展板,發放宣傳資料200余份,營造了“關愛漢江、人人有責”的濃厚氛圍。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后續全省各市(區)將同步組織開展增殖放流活動,計劃放流標準規格廣布種不低于700萬尾,大規格廣布種不低于100萬尾,區域性物種不低于40萬尾,珍貴瀕危物種不低于22萬尾。
增殖放流是改善水域生態環境、恢復漁業種群資源的重要舉措。近年來,陜西省積極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國家部署,持續開展增殖放流活動。截至目前,全省推進建設91個增殖放流平臺,數量居全國首位。
(記者 張佳儀)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