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記者從陜西省文物局獲悉:由中國西北大學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和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考古研究所組成的中烏聯合考古隊,今年在蘇爾漢河流域上游契納爾特佩遺址的考古發掘取得顯著成果,出土大量文物。
契納爾特佩遺址位于蘇爾漢河上游東岸的三級階地邊緣,遺址范圍達35萬平方米,由中部的居址和兩側墓地共同組成。本次考古發掘了居址核心區域,發現至少6層共計30余座房址,清理出墻基、灶臺、柱洞等豐富遺跡,出土有彩繪人物陶俑、動物陶俑、陶紡墜、石磨盤、錢幣等大量文物。不同階段多層房址的發現,對構建貴霜文化的年代序列、重新認識貴霜時期建筑形式、厘清貴霜的考古學文化特征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西北大學中亞考古隊隊長、中烏聯合考古隊中方領隊王建新介紹,發掘出的房屋基址疊壓打破關系明確,可以清楚地觀察到不同階段房屋的改建、重建與廢棄過程。
目前,本季度發掘工作已近尾聲。考古隊已對現場發現的房屋基址進行加固保護,正在對出土文物進行修復,通過三維建模等方法采集遺址的電子化數據,開展動植物遺存鑒定與環境樣品采集等,盡可能全面收集遺址的相關信息。
6月,中烏聯合考古隊在蘇爾漢河流域早期鐵器時代班迪漢2號遺址的發掘也取得重大進展。這為揭示中亞南部早期鐵器時代古代城邦的歷史風貌提供了關鍵實證。
從2019年至今,中烏聯合考古隊在蘇爾漢河上游區域進行了7次考古調查與發掘,確認了蘇爾漢河東岸存在等距離鏈狀分布的貴霜時期聚落,正在發掘的契納爾特佩是其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貴霜時期聚落。
(記者 趙茁軼)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