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拓玲
近日,2025年首次“中國好人榜”發布儀式舉辦。“陜西好人”張喜平榮獲敬業奉獻“中國好人”殊榮。
從困境中蹚出人生“光明路”
張喜平,1964年出生在今西咸新區馬王街道馬王村,自幼因先天性白內障雙目失明。他沒上過學,卻靠聽學會了加減乘除。10歲起,他便嘗試拉架子車等各種活兒,雖屢屢碰壁,但從未放棄。
20歲時,經常在市區賣雞蛋的鄰居曹大嫂鼓勵他一起出去賣雞蛋。后來,張喜平開始靠賣雞蛋謀生。
每天凌晨5點,他挑著180斤雞蛋,轉乘兩路公交車,歷經2個多小時,來到離家30多公里的北院門歷史文化街區。他自創“良心秤”,按個數估算重量,從不缺斤少兩。
1990年,張喜平收養了一名棄嬰,省吃儉用,將養女拉扯大,送她上大學,直至結婚生子。此外,他還數十年如一日地贍養著如今80多歲的老母親。
張喜平的事跡感動了無數人,先后榮獲“陜西好人”“中華慈孝人物”等榮譽稱號。2025年5月,他又被評為“全國自強模范”。
講述張喜平事跡的影片《我心光明》也于去年底完成拍攝工作,目前正在進行后期制作,張喜平本人也參與了演出。張喜平的故事將被搬上大銀幕,激勵更多人。
談及此次榮獲“中國好人”殊榮,張喜平說:“這份榮譽對于我來說是一種鞭策,更是鼓勵。我還會一如既往在街區賣雞蛋,做到誠信經營,用自己的雙手打造更加幸福的生活。”
凡星閃耀引領更多人向上向善
據悉,僅2023年以來,經西安推薦,共有8人榮登“中國好人榜”。
除了張喜平,他們中還有扎根基層40多年,為高陵區群眾文化事業默默奉獻的高陵區文化館館長甄陵;創辦西安慈善心羽家園,六年多來讓上千個異地就醫患兒家庭感受如家般溫暖的常向陽;扎根秦嶺三十載,誓將南水向北流的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陜西引漢濟渭工程總設計師李凌志;自掏腰包辦起敬老院,多年來免費為十里八村有需要的老人提供早餐和午餐的周至縣駱峪鎮向陽村村民田根全;在坦桑尼亞航班失事墜湖事故中勇救異國幼兒,創造生命奇跡的中交二公局坦桑尼亞BK2標項目工程部部長張林;用自己的善舉為深陷困境的人帶去溫暖,讓愛與希望的力量在輪椅上蔓延的殘疾人田野;曾榮獲“巾幗精英”“全國技術能手”“陜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的陜汽技校建筑金屬構造工匠班教師胡敏。
凡星閃耀,德潤古城。他們積極傳播真善美、傳遞正能量,帶動引領更多西安人向上向善,為大家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