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牟柏蒼撰著的《中華文明的早晨——西周史說》一書由世界圖書出版社出版。全書上、下兩卷,共36萬余字,13章250多節,130多幅圖表,314條文獻注釋,融史論、編年、記傳、圖表為一體,是國家出版社約請編著的歷史文獻類文圖綜合型重點圖書。國內著名先秦史專家趙世超評價該書:“立意高遠、點評得當、史料翔實、記述準確,堪稱國內史學研究的大書力作。”
西周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博大情深,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獨樹一幟。長期以來國內史學界包括陜西本土學者,大多是重秦漢、說盛唐,對西周研究則略顯薄弱。本書是通過新聞記者的眼光回望歷史,通過田野調查、遺址考證、專家訪問、民俗走訪、史料分析和現場拍攝等手段,打開西周厚重的歷史“硬盤”,調查西周、再現西周、解讀西周、論述西周。尤為耐讀的是,作者將西周每個重大歷史節點與巴比倫、古埃及、愛琴海和古印度等文明做橫向掃描、比較分析,論述西周和世界文明的差異、優勢及共生共榮的歷程,探索史學界一種新的述史方式。本書是闡述中國精神、提升文化自信“對號入座”的典型作品,雖不全是通俗暢銷類讀物,但必將是您的教學書、案頭書、枕邊書。
史學專家認為該書有四大看點:第一次將西周歷史與五大文明古國做比照分析;第一次對豐鎬二京淵源布局做全面系統調查考評;第一次對先周和西周重大遷徙的現場探尋;第一次對西周歷史疑案的考察解讀。
另據報道,目前已經有國內頂級電影集團和網絡文化產業投資機構擬將《中華文明的早晨——西周史說》改編,制作成十集歷史文獻型網絡電視紀錄片《大周天下》,在電視和網絡系統向國內外發布。相信西周文化勢必是繼大秦、唐、宋等朝代之后,文化界、藝術界、學術界及市井巷陌關注的又一個文化IP熱點。
作者介紹
牟柏蒼,生于1960年1月,陜西省岐山縣人。畢業于西北大學中文系,新華通訊社記者。先后任陜西省寶雞電臺記者、新華社陜西音像中心編輯部主任、《陜西內參》編輯部主任、新華社陜西分社編委、新華網陜西頻道總監等。
發表新聞稿件、電視紀錄片和散文、史學論文500多篇(部)。獲國家級、省部級特等獎、一等獎以及二等獎、好稿獎等獎項21篇次。
主要作品有《大山深處的呼喚》、《一個危險的信號——陜西企業污染追蹤》、《憤怒的“神農”》、《沉重的“紅腰帶”》、《陜南檢察官為何外出打工?》、央視三集電視記錄片《天音——古陽、圣土、火流》和《曠世文人的尋覓與落拓——李白在長安考論》、《論炎帝神農氏發祥于寶雞》、《祭黃大鐘敲響時炎帝是何等寂寞》、《先周世系兼論周原的核心地段在岐山縣京當鄉》等。著作有《風雅網談 文化大道》等。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