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食品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比如轉基因大米、大豆、玉米、棉花等。轉基因農作物的出現,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增加產量,提供更多實惠糧食,減少殺蟲劑噴灑,其次還能讓農產品變得更美味。基因改造出來的金色米 (圖源:Wikipedia)
不過,有人一聽到轉基因就害怕。其實完全沒必要,這只是一個定義問題。我們現在吃的各種水稻、小麥、香蕉、玉米乃至現在袁隆平雜交出來的水稻,與祖先植株相比都是高度轉基因的。野生香蕉在沒有轉基因之前根本不能吃(圖源:Wikipedia)
但我們并不認為它們是轉基因的,因為那是用傳統方式雜交培育的,而現在只是換了一種更便捷的方式,就是通過轉基因技術。
最近,為了響應國家對環境保護的號召,研究轉基因技術的科學家們將目光轉向了豬。
為什么要選豬作為轉基因對象呢?
豬飼料中大部分的氮磷不能被豬消化吸收,會隨豬糞排出體外,最后污染環境;豬放的屁,也就是甲烷,也是溫室氣體的重要來源。
在全球范圍內,人們消費的豬肉比其他任何肉類都要多。但同時,豬的養殖生產過程也會對環境產生污染。比如,
如果你還是不太明白,那就舉個例子吧!
‘水華’現象就是氮磷過量排放,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的產物之一。‘水華’是發生在淡水中,由于水體中氮磷含量過高導致藻類、細菌或浮游生物突然性過度增殖的一種自然現象,同時也是一種二次污染。通常水的顏色呈現出綠色或藍色。 2011年10月,湖經歷了幾十年來最嚴重的水華。大暴雨將肥料沖進湖中,促進了微胱氨酸的生長,產生藍藻菌。(圖源:Wikipedia)
‘水華’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它會使我們的飲用水變得不再安全,而藻類毒素還會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類健康。
例如藍藻的次生代謝產物能損害肝臟,甚至有致癌可能性。當然,水華只是影響之一,除此之外,過量的氮會滲入淺層地下水中,使井水或河水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增加;土壤結構失調、土地板結;碳氮比失衡使植株莖基部和根部組織遭受破壞……因此,就會出現上文提到的污染環境的情況。
將酶制劑添加到豬糧中
為了減少氮磷的排放,國內養殖場會。
那什么是酶制劑?動物消化用的酶類,可以在動物(及人)的消化器官內找到,既然是在消化器官,那它的作用就很明顯是幫助消化了。而飼料用的酶制劑是從生物(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中提取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物質,再加上其他添加劑,用于提高飼料利用率的制品。
但添加酶制劑必然會增加豬的飼養成本,所以科學家們想出了另一種方法,從根本解決這個問題:制造轉基因豬。
雖然短期來說研發的費用會遠高于在飼料中添加酶,但是長期來看這才是最劃算的投資。圖源:pixabay
分泌這些酶的地方是唾液腺,所以對飼料的消化從嘴巴就開始了,這樣保證了對氮磷的消化過程更有效。
通過轉基因技術,華南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成功培育出一種可以高效率消化氮磷的轉基因豬。他們將需要的酶(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和植酸酶)的DNA片段轉移到豬的體細胞核中,利用體細胞核移植技術獲得轉基因克隆豬。
通過進行豬的消化代謝實驗,對豬的糞便進行收集,測定糞便與飼料中的氮磷含量,通過計算便得到了豬的消化率,消化率越高一方面說明對營養的利用率越高,另一方面說明排放出的氮磷越少。豬糞堆(圖源:Adam Ward)
通過測定轉基因豬和非轉基因豬的消化率發現,植酸酶轉基因豬糞磷排放量比非轉基因豬顯著減少24.4% ,飼料中磷的表觀消化率比非轉基因豬提高 46.2%;實驗結果表明,這些轉基因豬為當之無愧的“環保豬”。
至于人們擔心的生物安全問題,轉基因豬幾乎不存在基因逃逸或擴散,并沒有對環境造成基因污染。所以這個也沒什么好擔心的。
那我們是不是很快就能在市場上見到轉基因豬呢?沒有想像那么快,其實轉基因豬早已是一個成熟的技術了,早在1988年,澳大利亞scammark教授將豬生長激素基因注入豬的受精卵,獲得了“超級豬”;在我國,2008年首批轉基因保健豬就在武漢培育成功了。
從轉基因豬的誕生至今20年時間里,轉基因豬的研究經歷了起步期、平臺期、發展期的歷程,進展很快。
但法律法規的進展沒有科學家預想的那么快。無論是在中國、歐洲還是美國,對于用最新的基因工程技術獲得的轉基因禽畜的管理并沒有變得更寬松。所以,雖然轉基因技術在動物身上的應用早已成熟,但轉基因豬的上市時間還是一個問題。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