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種媒體尤其是網絡媒體幾乎每天都有關于農產品及食品中出現新的質量安全隱患問題的報道,比如“瘦肉精肉”、“速生雞”、“鎘大米”、“避孕黃瓜”、“問題草莓”以及“打蠟蘋果”等等。這些報道讓大家對于我國農產品到底安不安全,在心里畫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有網友稱,農產品謠言四起的原因就是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太大,只要國家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就可以杜絕農產品謠言的產生!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這些問題,有的確屬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有的是科學爭議及標準差異、標準缺失問題,有的事后證實是謠言傳言,有的屬于消費科學認知、消費知識缺乏的問題,有的則屬于生產企業之間不正當競爭相互攻訐而制造出來的問題。不論是哪種情況,至少都反映了公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不放心,缺乏安全感。面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負面報道,網民在錯愕、驚恐的同時譴責生產者昧良心、經營者無誠信,對政府監管失去信心,一些不理智的消費者在一些心存不良的人的唆使下甚至可能因此挑起群體事件。
客觀、公正的輿論監督、輿論引導有利于弘揚正能量,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管理、消費水平的提高,不客觀的、負面的輿論渲染、惡意炒作常常會給產業發展、政府公信力乃至社會和諧穩定造成嚴重的破壞,給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帶來嚴重的困擾。輿情監測發現,近年來,國外一些利益集團為攫取利益編造謠言攻擊我國農產品質量的安全性,國內一些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之間不正當競爭相互攻訐,也總有一些媒體為提高關注度,制造轟動效果,刻意放大并反復炒作很局部、很個別的問題,動輒冠以“致癌”、“致畸”、“劇毒”等字眼加以報道,虛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嚴重程度,不斷刺激消費者的敏感神經,在公眾中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不安情緒,降低消費者對國產農產品的信心。
對于這些網絡農產品安全問題,一方面我們要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工作,另一方面我們要從科學的角度看待它們,謠言止于智者。(作者:李祥洲)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