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渭南高級中學啟動2022年新高考綜合改革專題培訓。
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學“名校+”共同體舉辦新高考背景下的課堂改革教學研討。
目前,陜西省高考綜合改革的大幕已經拉開。面對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學生要如何應對,如何選科,新高考對教師又有哪些新要求,家長和學生又該如何配合學校工作?近日,記者走訪了全省部分高中了解情況。
新教材到底新在哪兒
作為陜西新高考的第一屆參與者,新高一的同學們有著許多疑問。為了讓同學們了解新高考和新教材的變化,全省多所中學通過微信公眾號等形式,向同學們講述新教材的特點和學習方法,做好初中和高中的課程銜接。
“高一的萌新們,你們準備好了嗎?”8月13日起,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學的語文、數學、英語等各科老師,紛紛在微信公眾號向新生們陸續推送初中和高中銜接指南,讓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了解學科特點,清楚學科內涵,做好學科規劃。
“站在新的起點,面對高中語文新課程、新教材,也許同學們會有些茫然。對于高中語文的學習,同學們要樹立大語文觀的理念,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科學的方法,博觀約取,循序漸進,厚積薄發。”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學高一語文備課組李瑞亭老師,與新高一的學生分享高中語文學習方法。
李瑞亭認為,新高考、新教材背景下的高中語文容量豐富,視野開闊,更加注重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語文課程打破文體編排傳統,采取大單元主題教學,設置單元任務,貫穿學習任務群,通過表達與交流增強學生的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能力。
李瑞亭鼓勵同學們,學好高中語文要掌握多元的閱讀方法,養成勤于積累語文知識的好習慣,自覺自主學習。預習、聽講、復習、作業四個環節缺一不可,尤其是預習環節。課堂上一定要緊跟老師思路,產生思維的火花,復習能夠強化學習成果,適量的作業可以幫助同學們鞏固知識,培養知識遷移的能力。
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學新高一歷史備課組的老師石建新認為,高中歷史學習的內容與初中相比,整體上是一個由簡到繁、由少到多、由全局到局部、由通史到專題、由具體到深層挖掘的過程。根據新頒布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20年修訂),普通高中歷史課程較初中在學習內容和評價方式上都有很大的變化。
如何選科是門學問
6月27日,《陜西省深化普通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印發,標志著我省高考綜合改革工作全面啟動。
《實施方案》明確了從2022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年級學生開始,學業水平考試分為合格性考試和選擇性考試。選擇性考試成績是高校錄取參加統一高考考生的重要依據。我省實行“3+1+2”模式,“3”即統一高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3門;“1”和“2”為選擇性考試科目,其中“1”是指從物理、歷史科目中選擇1門首選科目,“2”是指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科目中選擇2門再選科目。
照此,選擇性考試科目理論上有12種組合,如何選科的確成了一門學問。
西安市臨潼區鐵路中學校長李東京告訴記者:“西安市臨潼區鐵路中學依據自身辦學特色優勢及高校本科專業選考科目要求,積極探索構建適合學校實際的選課走班模式。目前,學校已完成了六次模擬選科走班。通過大數據分析,結合高校本科專業選考科目要求,為學生提供合理的選科走班指南。”
李東京表示,2021年教育部下發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以下簡稱《指引》),《指引》中所列出的高校92個學科門類中65個學科門類必選物理,占比70.65%;56個必選化學,占比60.87%,55個必選“物理+化學”,占比59.78%。針對理學、工學、農學、醫學四大類本科專業,選科要求基本上必選物理、化學。相比以往,理、化的權重有非常大的提升。法學類目錄下,公安學類、政治學類、馬克思主義理論三個專業類,要求必選政治。
為此,李東京建議家長和學生,在選科時千萬不能盲目,盡量避免跟風式選擇、靠感覺選擇、靠喜好選擇、僅憑優勢學科選擇等。選科時要考慮的主要因素包括個人興趣傾向、職業價值追求、優勢學科發展、高校選考要求、高中學科師資、家長合理建議等。
家長和學生可以制作一張優勢學科發展決策表,為每一個學科打分,按照實際情況計分,尋找自己的優勢學科。學生通過系統分析,充分認識自己的興趣傾向、價值追求、學科優勢,清楚掌握高校選考要求,結合學校老師及家長合理建議,經綜合分析考慮,確定相關專業選擇科目,進而對專業做出科學規劃。
新高考對教師有哪些要求
渭南高級中學校長姜小衛認為:“面對新高考、新課程的全面實施,教師要善變、會合作、能創新,以適應新的教學關系、教師角色、學習方式的變化。”
教師在教學理念上,要實現從學生中心向學習共同體的轉變;在教育目標上,要實現從知識灌輸向能力培養轉變;在教學對象上,要實現從受教主體向對話主體轉變;在教學方法上,要實現從講授法為主向發現法為主轉變;在評價方式上,要實現從結果評價向過程評價轉變。
教師之間需要合作研討,將創新思維有效結合起來,發揮集體備課的優勢,有效提高教學效率。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需要打破單一的學科教學模式,轉向多學科或綜合學科教學,以實現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因此,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的跨學科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走班制的推行,要求教師不再是單純上好文化課,還需要參加班級的管理工作,尤其是走班制下的學生課堂管理,教師需要與班主任配合,做好學生的日常課堂和課后輔導管理工作。
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師要在實踐中積累學科相關的生涯輔導知識和經驗,把學科生涯輔導理念與學科教學理念相融合,將學科意義通過學科生涯輔導傳遞給學生。
姜小衛表示,新課改和新高考把選擇權盡量交給了學生,這也為學校的教學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如何從師資、教室、儲物等方面滿足學生的選擇;如何打破行政班管理的狀態,給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和指導;學生管理方式如何實現從行政班管理到行政班、教學班、社團管理相結合的模式,這些都是學校要逐步解決的問題。
學生和家長如何配合
對于學生和家長關注的如何與學校緊密配合,迎接新高考的問題,渭南高級中學給出了相關建議。
學生要給自己重新定位,莫輕視,高中遠比初中難。要找準位置,別想著吃“老本”,要融入高中,張弛有度。
高中是一個全新階段,一切都得從頭開始。高一新生要學會給自己重新定位,別太放松。有的同學覺得高一離高考還遠,可以等到高三再拼搏,結果會出現難以適應高中學習的情況。
同學們要適當轉變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主動學習,自覺學習,勤學善思。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記好課堂筆記,多向老師或同學請教,有問題自己主動解決。高一新生要養成主動復習的習慣,發現一個問題就及時解決,千萬不要積壓,等到問題積壓成堆后再解決就困難了。
要注重培養自己的學科能力,高中更重視知識的內在聯系和形成過程,對學生的抽象思維及邏輯思維都有較高的要求,學生要在理解和記憶的基礎上掌握知識的來龍去脈,對所學知識要融會貫通。
比如,語文學科量大、面廣、有深度,要在個性化體驗、感悟和審美上加強,要學會觀察生活、學會思考。同學們可以擴大課外閱讀、注意生活積累。而物理學則注重更深層次的研究和定量分析。高一物理是物理研究方法和思維方法初步形成的學習階段,要做好初高中的物理銜接工作,注重掌握高中物理的學習方法。
家長要提高監護意識,履行監管職責,積極、主動、正確地與學校配合,要充分了解學校對學生的要求,支持學校的管理,配合學校教育孩子。
要架好家校溝通的橋梁,多與老師溝通。家長在生活中應多注意觀察孩子,如果發現孩子精神狀態不好等異常表現,要及時與老師聯系,了解孩子的情況,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家長要轉變思想觀念、提早做規劃。要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并將其作為選擇科目的重要依據,也可以借助一些專業升學服務平臺和課程,系統性地了解大學報考相關內容。必要時家長可以咨詢相關領域專家,根據孩子自身情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同時,家長可以借助相關平臺的專業統計數據,了解高校不同專業的科目要求,并做出對應的選擇。(記者 郭妍文/圖)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