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長津湖》宣傳片
□ 王建強
電影《長津湖》上映后,不僅創下國慶檔期票房新紀錄,也打破了“中國影史戰爭片當日票房”“中國影史劇情片單日票房”等13項紀錄,達到了中國戰爭題材電影的新高度。影片全景史詩性的宏觀敘事、震撼人心的戰爭場面、扣人心弦的情節設置、驚心動魄的生死較量、戰爭群像的恢宏呈現、入木三分的人性刻畫、個體命運的深切關懷,還有血性戰爭與詩意親情的強烈對比,無不讓人心驚肉跳而潸然淚下。
作為第一部表現長津湖戰役的電影作品,《長津湖》填補了一個題材空白。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東線作戰中,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九兵團憑借著鋼鐵意志和頑強的戰斗精神,擊敗了美軍最精銳部隊,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地區,打出了令世界矚目的國威軍威,一舉扭轉了戰爭局勢。把這段令人蕩氣回腸的歷史搬上銀幕,無疑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義。
《長津湖》的史詩性敘事實現了抗美援朝戰爭片的一次重要突破。該片在同題材創作中首次采用了全景式、文獻式的“正史化”敘事方式,建構了由決策指揮的高層視點、基層連隊的微觀視點以及美軍的他者視點“三線并行”的敘事結構,展現了從作戰決策到長津湖戰役這一段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歷史。影片嘗試以客觀、理性的方式回顧歷史,揭示了抗美援朝戰爭的正義性和勝利的必然性,反映了作為勝利者敘事的高度文化自信。
同時,影片也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英雄主義敘事邏輯。千里刀光影,萬里赴戎機,從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戰爭,主人公伍氏兄弟前赴后繼奔赴戰場,與雷公、余從戎、平河等戰友用熱血與生命保家衛國,兄弟情、戰友情感人至深。與之呼應的是另一個并行故事:毛岸英向彭德懷主動請纓,毛澤東將兒子送上戰場,而毛岸英最終將熱血灑在了異國土地上。這些舍生忘死、為國捐軀的戰士,都是共和國永遠銘記的英雄兒女。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最殘酷慘烈的戰斗之一,志愿軍將士在嚴酷的戰場環境中,書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跡。影片《長津湖》藝術地再現了這場戰役的殘酷悲壯:鐵道列車被炸的慘烈,亂石陣上的隱忍,通信塔之戰緊張激烈,新興里戰斗氣壯山河,指導員梅生退伍了亦重返戰場,老兵雷公壯烈犧牲,楊根思抱起炸藥包與敵同歸于盡,片尾“冰雕連”更是令人為之動容……影片展現了中國人民志愿軍不懼強敵、敢于戰斗、敢于勝利的英雄氣概和英勇無畏、震撼天地的戰斗精神,譜寫了一曲革命英雄主義的壯歌。值得注意的是,該片還是電視劇《士兵突擊》的前傳,伍六一向許三多講述的那個“九死一生”的抗美援朝故事,正是《長津湖》中第七穿插連的長津湖戰史,這也是“不拋棄,不放棄”經典名句的源頭。新兵伍萬里與許三多之間的關聯,不僅是英雄鋼七連的傳承,也是中國軍隊的精神傳承。
抗美援朝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從《上甘嶺》到《長津湖》,抗美援朝戰爭片始終有著鮮明的愛國主義主題、革命英雄主義的人物模式以及陽剛的崇高美學。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長津湖》重述抗美援朝歷史,無疑有著鮮明的現實針對性和啟示意義,是作為民族意志、國家立場政治宣示的宏大敘事,是反帝反霸思想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的回響,發揮的是凝聚人心的精神激勵功能。《長津湖》的上映,說明這段非凡的歷史,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將永遠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的精神財富!
編輯: 史青青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