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英參加朗讀者活動 資料圖
□ 實習記者 殷博華 記者 李榮
“人到了年紀就會退休,共產黨員的身份卻是終身的,標準是永恒的。”
11月19日,西安市灞橋區總工會舉辦“學黨史、講三憶、感黨恩”職工朗讀者活動,擁有51年黨齡的黃志英來到現場,給年輕黨員講述他的故事,用感人至深的經歷、飽含深情的語言,重溫入黨初心,抒發愛黨深情。
“黃老師回憶了他在部隊光榮入黨、轉業后扎根工會、退休后仍熱衷于服務轄區群眾的故事。他說,共產黨員要向釘子一樣,無論在哪個崗位,都應該發揮自己的力量。這些令人備受鼓舞。”走出活動現場,全國勞動模范、陜西五環(集團)實業有限公司紡織工人黃云娜有感而發。
光榮入黨 扎根基層
1969年,黃志英應征入伍,成為沈陽軍區空二軍雷達團一名通信兵。在部隊里,他每天耳濡目染優秀黨員服務人民群眾的故事,雷鋒就是他學習和敬佩的榜樣。
當兵第二年,各項考核優秀的黃志英光榮地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1981年,黃志英轉業到灞橋區總工會,2010年退休。
“黃老師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工作期間,職工的大事小事他都親力親為,轄區的職工都對他贊不絕口。”聊起印象中的黃志英,曾經的同事趙萍豎起大拇指。
工作期間,黃志英多次被省、市、區評為先進工會工作者。他有一本400多頁的合訂筆記本,翻開扉頁,一行蒼勁有力的手寫體映入眼簾:“共產黨員是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泛黃的紙張記錄著黃志英下基層調研、幫困難職工維權、為職工爭取福利等點滴事項。
黃志英剛到灞橋區總工會工作時,這里只有5名工作人員。轄區和基層工會的資料匱乏,于是,他主動擔負起收集資料的工作,一年內靠著雙腿和自行車跑遍了80多家基層工會。
“當時交通不便,黃老師白天跑基層,晚上整理素材,大家都看在眼里。”同事熊秀芳說。因為工作出色,黃志英被抽調到省總工會工作,但他卻婉拒了這次難得的機會,一心一意扎根基層。
退休離崗 老有所為
退休后,黃志英仍舊熱衷于為轄區職工服務,老伴開玩笑說,他把辦公室從單位搬到了家里。
“黃老師退休后,工作的熱情絲毫未減。他有豐富的工會工作經驗和群眾基礎,很多職工遇到維權、福利等問題,都會尋求他的幫助。”灞橋區總工會干事賀為龍說。
2010年初,從商洛來西安務工的18歲的小張身患重疾,高昂的醫藥費讓這個普通的家庭根本無力承擔,走投無路的小張一度產生放棄治療的念頭。得知此事后,灞橋區總工會幾名年輕同志找到黃志英,請他給大家出出主意,為小張爭取更多幫助。
“當時我們正在吃飯,我爸一聽這事放下飯碗,抓起衣服就出門了。問他啥事,他只說了句‘是救命的事’。”黃志英女兒黃波說道。
平日從不坐出租車的黃志英,一出門就打了一輛車飛奔到醫院,詳細向醫院和工會同志詢問小張的情況。
跟醫院協商、與朋友一起幫籌醫藥費、找各級工會的朋友幫忙……黃志英一下午打了十幾通電話。在他的幫助下,市、區兩級工會和醫院達成協議,幫助小張墊付醫療費用。黃志英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他拉著小張的手安慰著、鼓勵著,病床上的小張含淚不停說著“謝謝”……
思想入黨 一生一世
“踏踏實實工作,清清白白做人。組織入黨,一生一次;思想入黨,一生一世。”在黃志英心里,這是他一輩子的承諾。
“黃老年輕時,為轄區職工謀福利、辦實事,退休后依然不忘為大家服務,還經常無償為一些企業服務。”朋友竇永虎說。
2016年,聽說轄區一家物流公司想招聘一名管理職工福利和權益的工作人員,66歲的黃志英主動前去應聘。
“黃老師說自己有退休工資,來我們這兒工作算是幫忙,不計薪酬。”企業負責人說,經過溝通協商,最后商定每個月支付300元工資。但黃志英扭頭就把這些錢統統捐給了困難職工。
朋友張聽會常勸黃志英,退休了就好好休息,不要四處奔波了。但他好像時時上滿發條,干勁十足。疫情期間,他還義務在小區門口執勤。
“退休不褪色,離崗不離黨。”這是72歲的黃志英給自己定下的“自律條例”。他說,活著就要為國家、為社會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編輯: 楊晨雨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