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遺址祭祀坑內待發掘的文物。(資料圖) 安源 攝
中新網成都1月19日電 (記者 岳依桐 賀劭清)“一醒驚天下”的三星堆遺址新發現6個祭祀坑發掘工作啟動以來,神秘的古蜀文明再次引發社會關切。正在成都舉行的四川省兩會上,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夢幻聯動”,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進程受到多位代表委員關注。
三星堆遺址于2001年啟動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2006年,三星堆遺址與金沙遺址共同作為“古蜀文明遺址”項目入列《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去年12月,三星堆遺址與金沙遺址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合作協議簽署。
三星堆遺址祭祀坑內待發掘的文物。(資料圖) 安源 攝
在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大學旅游文化產業學院院長諸丹看來,城市、語言以及青銅造像是世界文明闡釋的標記,過去中原文明的青銅器更多是禮器,而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出土了大量造型夸張、技藝精湛的青銅人像,應加強和西方古埃及、古希臘、古巴比倫青銅器的對話,以提升古蜀文明的全球話語權和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青銅造像的世界影響力。
“在古蜀文明走向世界的路程中,不能過度聚焦在物化的器物上,還要對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演變過程的謎團進行深入研究。”諸丹表示,此次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聯合申遺,而非博物館中的文物申遺,應加大對遺址的保護開發,對遺址的成因、結構、空間、文化、變遷進行深入研究和價值闡釋。
金沙遺址博物館內的太陽神鳥裝飾。(資料圖) 張浪 攝
四川省政協委員,樂山市副市長、市文物局局長宋秋談到,三星堆和金沙聯合申遺的過程本身就會引起世界對古蜀文明的關注和重視,倘若申遺成功,其關注度會進一步提升。她舉例道,樂山大佛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名錄后,知名度提高的同時迎來了更多海內外游客。
宋秋同時強調,在保護好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的同時,也要做到活化利用,將古蜀文明進行很好的詮釋、展示和傳播,可通過與文旅產業進行有機融合,推動價值挖掘,最終從更高層面推動文物保護。
民進四川省委會則在《關于積極爭取央地共建“三星堆國家文物保護實驗室”的建議》中提出,三星堆遺址的發掘、研究、保護、展示等工作中,應充分利用科技賦能文物保護,建設開放式的科研機構,為下一步推進國家文物保護實驗室在其他地區的布局積累經驗。
四川省政協委員、民進四川省委會一級巡視員趙川榮表示,古蜀文明通過申遺能夠更好地走向世界,也是向全球闡釋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兼容并包精髓特質的重要手段。趙川榮認為,央地共建“三星堆國家文物保護實驗室”很有必要,應整合優勢資源,創新機制體制,在機構、人員、經費等軟硬件方面優化配置,打造一塊推動中國科技創新、科技“牽手”文物保護的“實驗田”。(完)
編輯: 楊晨雨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