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國家級佛坪自然保護區大古坪保護站的岳壩鎮大古坪村,映入眼簾的是占地36畝的村辦水磨坪、瓦場梁、懷欽種養殖家庭的三個養蜂農場,一排排擺放整齊的養殖蜂箱,蜂農們頭戴蜂帽、手握蜂罩頂著太陽馬不停蹄的招蜂、分蜂,這是小滿時節忙碌的勞作景象。
村黨支部書記王小林說,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惠農政策的扶持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投資45萬元,新建水磨坪、瓦場梁及懷欽種養殖家庭養蜂農場,占地36畝,已養蜂600箱,由村監委會主任擔任場長,聘請6個養蜂“土專家”向全村群眾傳授養蜂技術,帶動全村勞動力養蜂,實現戶戶養蜂全覆蓋。今年,60戶蜂戶累計養蜂4000箱,養蜂產業成為全村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
岳壩鎮大古坪村是全縣遠近聞名的養蜂大村,山高林深、蜂源多樣,且遠離公路,是天然絕佳的養蜂區域。2005年初,大古坪村就在全縣率先設立中蜂新法飼養示范區,每年發展30—50箱養蜂大戶2戶,并注冊國有養蜂專業合作社。至2016全村發展養蜂達1700箱。農豐生態種養殖家庭農場、新豐泰養殖家庭農場、懷欽種養殖家庭農場相繼成立。“三變”改革中,成立森海秦緣養蜂專業合作社,當年全村發展養蜂2300箱。
如何依靠養蜂實現貧困人口致富脫貧?去年,該村以養蜂產業為依托,對貧困戶,村兩委和包扶單位縣司法局協調落實村道路保潔員、生態護林員,安排村集體養蜂合作社務工增收。貧困戶吳彥軍利用注冊“熊貓村”商標,成立森海秦緣養蜂專業合作社,走電商渠道,帶動15戶貧困戶發展養蜂等產業實現脫貧增收。貧困戶伍成安、李小寶通過務工收入,購買蜂箱入股合作社、家庭農場,入股托管和入社務工實現脫貧增收。貧困戶王尚國、吳永慶不懂養蜂技術,幫扶單位和干部就請來全縣養蜂能手手把手教。為確保蜂蜜質量,村“三委會”還爭取退耕還林資金培植蜜源150畝,建設蜜源28畝,大古坪的原野開遍了花源。去年全村18戶41人的貧困人口中,除過五保和無勞動能力人口,其余14戶36人全部順利脫貧,脫貧人口人均收入過萬。
2018年,大古坪村創新產業發展模式,騰退集體用地28畝,引進蜂源410箱,對懷欽種養殖家庭農場進行改良,統一建立村集體合作社養蜂農場,聘請本村養蜂大戶宋懷欽擔任技術指導,不斷擴大養蜂規模。以村辦帶動村民養蜂,以土專家帶動村民致富,集體經濟讓貧困村民增收致富。全村12戶群眾新發展養蜂1100箱,其中脫貧鞏固戶5戶發展養蜂400箱。養蜂產業真正成為群眾致富增收的聚寶盆。(陳衛東 李萬學)
編輯: 大蒼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