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榆林更美了。去年以來,榆林市始終堅持生態優先,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按照“保底線、促發展,抓典型、樹標桿”整體思路,堅持污染綜合整治,扎實推進總量減排,強化督察問題整改,狠抓環境執法監管,城鄉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
推進污染減排
改善環境質量
積極推進省級重點減排項目。去年榆林市共實施減排項目88個,完成30萬千瓦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9臺,并積極鼓勵和引導其他火電機組開展超低排放改造,已實施改造20臺,全市超低排放機組累計達到37臺。全面啟動工業企業“散亂污”綜合整治,火電、蘭炭以及金屬鎂行業所有企業均安裝脫硫、脫硝以及除塵設施,并實現穩定達標排放。
加強污水廠建設及運行管理,新建14個鄉鎮污水處理站,全市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88%。分批分步驟積極推進排污許可證管理,截至目前,已向煉焦、火電、水泥等重點行業的133家企業核發了國家統一的排污許可證。
全力打好
污染防治攻堅戰
圍繞改善環境質量,榆林市以鐵腕治污“14+3”攻堅行動為重點,扎實推進大氣、水、土壤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在大氣環境治理方面,將榆林城區禁煤范圍進一步擴大到488平方公里,累計拆改燃煤鍋爐45臺,實施加油站油氣回收改造302家,開展重點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21家,城區83%的餐飲企業完成油煙清潔化改造,臭氧污染同比減少14天。
水環境治理方面,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無定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出臺《無定河流域水污染補償方案》,全面完成榆溪河黑臭水體整治,徹底取締城區52個直排口,累計搬遷規模化養殖場168家,飲用水源環境問題整治完成率達到100%,是全國7個、陜西省唯一一個受到生態環境部通報表揚的地市。
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全面推行油氣開采廢棄物“三統一”處置,完成8個縣區、106個行政村環境綜合治理,特別是將高西溝打造成全省生態文明治理樣板,排查整改自然保護區環境問題143個。
綠色“護航”
高質量發展
開展礦產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協調推進戰略課題研究,率先啟動設立生態環境治理基金,全面開展礦井疏干水綜合利用試點,積極探索“南土北沙、五大模式、9大標桿”治理路徑。
在全省率先將生態紅線納入“多規合一”整體應用平臺,嚴格項目準入把關,堅決守住環境底線。同時,結合榆林發展實際對紅線區域進行調整優化,先后就趙石畔井田、郭家灘煤礦等重點礦區開發區域與生態保護區域沖突問題出具調整意見。
成立推進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針對7大能化項目及審批過程中存在的5大制約問題,積極幫助企業破解難題,市級審批的3個項目全部完成批復。
著力解決
突出環境問題
認真落實《榆林市貫徹落實省委環保督察巡查整改方案》,強化調度指導,強力推動問題整改。
截至2018年底,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反饋10個問題全部整改完成,省委環保督察反饋34個問題完成整改25個,其余未到期問題均取得階段性成效,全市共抓生態環境保護、治理、修復的態勢已經形成,并得到不斷鞏固。
“利劍斬污”
捍衛生態底線
以開展《環保法》實施年為契機,以日常監管為抓手,開展了鉆井泥漿“三統一”、輻射環境安全、危險廢物等10個環保專項執法行動,加大整改處罰力度,解決了一大批突出環境問題,去年未發生較大以上環境污染事件。去年,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1.6萬人次,檢查企業5800多家,立案查處896家,共辦結回復群眾投訴1620件。
生態環境保護只有起點,沒有終點。“2019年是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我們將重點圍繞抓攻堅、促治理,抓服務、促發展,抓整改、促達標,抓監管、促常態,抓隊伍、促能力‘五抓五促’目標,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奮力開創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新局面。”市生態環境局負責人表示。
編輯: 高三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