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李琳
8月15日,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奮力追趕超越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發布會第四場,銅川市委書記楊長亞介紹了銅川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追趕超越成果。
據介紹,從1949年到2018年,銅川全市生產總值由0.16億元增長到327.96億元,2018年人均GDP40065元,是1949年的534.2倍;2018年全市人均生產總值突破4萬元,是建國初的534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89元,是改革開放初的151倍。
產業轉型開啟高質量發展之路
多年來,銅川把產業優化重構作為發展的第一大事,傳統產業以航汽鋁材為引領,形成了煤發電、電煉鋁、鋁深加工的循環產業集群,年產600萬只汽車輪轂項目、汽車零部件產業園的建設,使得傳統產業實現質效提升;接續產業以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承載,數字經濟、新材料產業等新業態、新動能實現突破發展,已入駐航天科技企業16戶。
銅川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對老工業集中區進行改造提升。加快文旅融合深度發展,以革命文化、藥王文化等為內涵的旅游業發展迅速,銅川年接待游客已突破2100萬人,并入選2019中國(區域)最具投資營商價值城市。
保護生態環境鋪就綠色轉型之路
從2013年起,銅川不再新建水泥生產線,水泥企業由30多家減少到6家。累計實施了節能減排典型示范項目91個,對全市水泥企業實施了脫硫脫硝改造,對華能銅川照金電廠實施了超低排放改造。2016年,銅川主動關閉了21處地方煤礦,實現煤炭去產能1058萬噸,占到當年全市煤炭總產能的36.5%。如今,銅川森林覆蓋率達到46.5%,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位居關中地區前列。
2017年,銅川被確定為全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示范區。銅川的綠色轉型之路,朱鹮也是見證者、受益者。現在在銅川野外能夠觀測到百余只朱鹮,僅繁育出的“銅川籍”朱鹮就有85只。
加快民生建設開創幸福文明之路
從2003年起,銅川市啟動了棚戶區改造和沉陷區、滑塌區群眾整體搬遷工程,至今已解決了20余萬中低收入群眾的住房困難;建成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七臨床醫學院等3所三甲醫院,被確定為全國第一批醫養結合試點城市;全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實現了安全校車、學校取暖設施、公辦鄉鎮中心幼兒園、農村中小學教師周轉房建設、中小學幼兒園直飲水和寄宿制學校浴室全覆蓋,連續兩年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近年來,銅川設立了“道德大講堂”,開展“優良家風進萬家”等活動,評選表彰“銅川道德模范”“文明家庭”,開設“身邊正能量”“銅川好人好”等媒體專欄,出臺道德模范獎勵幫扶、道德模范及身邊好人禮遇2個《實施辦法》。從王家砭村好人集體到迷家塔村好人,銅川有36人(群體)榮登“中國好人榜”,2人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銅川好人已成為這座城市的亮麗名片。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