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由陜西省詩詞學會主辦,陜西禧福祥品牌運營有限公司承辦的《長安詩人詩叢》(第一輯)新書發布會暨研討會在陜西鳳美術館舉行。來自中華詩詞學會、陜西省詩詞學會、西安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等單位及陜西多所高校的業內權威、專家學者,共同見證詩叢首發。
發布會上,中華詩詞學會顧問、陜西省詩詞學會名譽會長、《長安詩人詩叢》主編孟建國對詩叢第一輯進行了介紹。記者了解到,《長安詩人詩叢》(第一輯)是陜西首部展現本土當代女性詩詞成就的專集,收錄本土10位陜西女詩人代表作各200余首,在數字時代凸顯了紙質出版的典藏與研究價值。
《素月臨窗——周誼平吟稿》《南山有月——王小鳳吟稿》《爐香一味——張曼利吟稿》《奇心可見——胡寶玲吟稿》《燕語琴音——劉艷琴吟稿》《云外有云——王秦香吟稿》《瓊窗心語——張瓊吟稿》《終南拾萃——王霏吟稿》《時光集——冰黛兒吟稿》《寄鄉愁——張小紅吟稿》……在詩叢首輯的10本作品中,10位女作家們的詩詞曲賦,各有所長,但兼具共同特點:題材上關注民生,聚焦人間煙火;抒寫上體物深細,見微知著;格調上意境空靈,詩味濃郁;語言上活潑靈動,與時俱進。
“陜西歷史上不乏才女……”在中央民族大學教授、知名文化學者蒙曼為該書撰寫的序言中,她認為,10位陜西女詩人,無論淺碧深紅,都不輸古人,“這些詩詞曲作自有其宏闊的視野與深厚的底蘊。它們不是格律韻腳的機械套用,更不是華詞麗句的簡單堆砌,而是在字里行間滲透著深沉的感悟與人文的光芒。”
陜西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張紅春為女詩人們送上自己的書法作品“鳳鳴朝陽”,希望未來有更多“詩書合璧”,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予新活力。
在當日下午舉行的《長安詩人詩叢》作品研討會上,張軍、余志海、郭健、李曉剛、周燕芬、張艷茜等文化學者齊聚一堂,從作品評論、文學史研究等不同視角出發,對詩叢進行研討。眾人認為,這部凝聚著長安女詩人群體智慧與才情的作品,不僅生動展現了新時代陜西女性詩人獨特的生命體驗和情感表達,更是陜西詩詞事業繁榮發展的又一重要成果和見證。
“詩如鼓琴,聲聲皆心。該部詩集是10位詩人詩意人生的生動寫照,是詩路上不懈探索與追求的見證。”陜西省詩詞學會會長、西北大學教授劉煒評表示,陜西是詩歌的沃土,眼下,陜西省詩詞學會正深入推進“長安詩派”的建設,“長安詩人”作為“長安詩派”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詩詞界形成閃亮的文化名片,但仍有更多的長安詩人需要被發現、被關注。
“未來,陜西省詩詞學會將挖掘更多優秀詩人,將其作品編輯出版系列叢書,讓‘長安詩人’的詩詞故事得以延續。期待詩人們自覺擔當起繁榮發展中華詩詞文化的使命,為時代貢獻陜西詩詞的智慧與力量。”劉煒評說。
文/西安報業全媒體首席記者 孫歡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