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政協履職工作綜述
□記者 王萬斌
今年以來,武功縣政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切實發揮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機構作用,同頻共振履職能,發出政協好聲音,為建設“兩富兩美”小康武功作出了積極貢獻。
聚焦發展大事圍繞中心獻良策
武功縣政協緊緊圍繞縣委提出的“五區”建設戰略部署,調查研究,交流情況,先后三次召開常委會議,就打造陜西現代農業試驗示范區、特色文化傳承體驗區、新型工業板塊聚集區進行議政協商,提出了22條意見建議,所形成的3份專題協商報告得到了黨政主要領導的批示,協商意見建議落實到了小康武功建設之中。圍繞縣政府中心工作和重點項目建設開展調研視察,針對重點項目建設和棚戶區改造提出的合理化建議,為政府工作的高效落實增加了動力。充分發揮政協聯系廣泛的優勢,先后組織委員多次深入到村組和農戶家中,聽民聲、查實情、找病因,就扶貧數據錄入、農戶脫貧計劃、產業幫扶等方面提建議謀良策,為全縣脫貧攻堅貢獻了政協力量。
立足改善民生民主監督求共識
武功縣政協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就科教文衛服務精準脫貧、農村留守老人生活照料、適齡兒童入園入學難等18件事關民生的議題開展專題協商,提出了180多條意見建議,為相關部門科學決策、有效施政提供了參考。先后就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生態環境保護、衛計工作發展,三次組織專題視察評議,提出意見建議30多條,有效推進了政府職能部門工作和服務水平的提升。今年4月,武功縣獼猴桃凍災發生后,縣政協及時召開獼猴桃受災情況協商會,組織政協委員中的獼猴桃種植大戶和縣財政、保險、氣象、果業等部門,就政策服務咨詢、開展生產自救、減少果農損失、降低產業風險等進行交流,提出了切實關心果農利益,建立災害應對機制,推動農業保險業務,提供施救技術指導等建議,并積極聯系縣人保財險公司及時深入田間地頭,現場解決災后賠償問題,開展生產自救,展現了政協人關注民生、履職為民的良好形象。
拓展履職平臺工作創新促提升
武功縣政協在首批設立8個委員工作室的基礎上,謀求委員工作室向深度和廣度拓展,今年計劃新增設委員工作室5個。學習借鑒湖南省政協“兩植入”經驗,添設必要硬件,使委員履職工作室真正成為政協組織“面向各界的宣傳點、聯系群眾的信息點、深度履職的著力點、界別委員和各界人士的活動站”。定期不定期進行實地檢查指導,不斷提升委員履職工作室效能。工作室設立以來,共收集各類社情民意信息200余條,提出建設性意見160余條,經轉辦落實及時有效解決了道路交通、環境保護、市容市貌、農資市場等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應。此外,武功縣政協通過開通政協微信公眾號,建立了委員履職微信工作群,形成了多樣的基層政協工作聯絡機制,及時聽取委員建議和呼聲,第一時間向有關部門反映。信息共享直通車的建立,提高了政協工作的關注度和效率。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