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話延安”主題采訪報道
甘泉縣政協:在履職為民中彰顯政協情懷
□記者 唐冰 何欣潤
11月初,程偉要帶著府安村村民新收獲的紅薯去楊凌參加農高會。
“今年紅薯產業園區建成以來,村上種植的紅薯質量和畝產都有了很大提高,農高會上我們的紅薯一定能吸引來更多客商。”蹲在延安市甘泉縣道鎮府安村的紅薯地頭,程偉幫著村民把剛出土的紅薯整理裝箱,話里話外透著自信與期待。
“這可都是沾了政協的光”
不久前,府安村完成了全面摸底調查。“根據結果來看,今年年底,我們村就要全面脫貧了,這可都是沾了政協的光!”府安村村委會主任郭有才激動地說,“縣政協幫扶我們以后,村上有個啥事,大家都集體來幫忙,不光是修路建廣場搞綠化,還幫著大家伙尋找發家致富的好門路。”
程偉是甘泉縣政協選派的駐村第一書記。他說,前幾年,村上的產業僅有玉米種植,按照畝產1千斤、1斤1塊錢的標準來算,老百姓辛辛苦苦耕作一年,一畝地只能掙個千把塊錢。
“府安的紅薯味美質優,但長期以來都是零散種植,沒有形成產業。”程偉說,今年年初,縣政協幫扶小組經過充分調研、征求意見,在原有幫扶的果蔬、弓棚蔬菜、養殖等固定產業的基礎上,調整產業結構,改進種植技術,將紅薯種植確定為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來抓,建成了府安村紅薯產業園區,并以合作社入股分紅模式發動包括34戶貧困戶在內的80余戶農戶加入進來,擴大種植面積到現在的500畝。
前些日子,貧困戶申文尚一家3口領到了2100元今年入股分紅。“我自己還有兩畝多紅薯地,按畝產3500斤、1斤7毛錢的保底價格來算,比以前種玉米多掙了不少呢。”申文尚高興地說。
除了以具體措施幫扶貧困村脫貧外,按照縣委安排,甘泉縣政協還成立了督查組,對全縣脫貧攻堅工作情況進行全面督查。縣政協副主席劉生前和石慧去年就負責勞山鄉的督查工作。
“在督查過程中,我們解決了勞山鄉山地蘋果冷庫儲藏和烘干設備的建設問題,確保產業能夠更有效發展。”劉生前說,通過督查,干部敬業了,產業發展了,群眾增收了,脫貧攻堅工作成效得到了有效鞏固。
“委員們真是下了大力氣”
近年來,受教師及生源流失等客觀因素影響,甘泉縣教育質量出現滑坡,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延安、宜川、西安等地上學,甚至連一些老師的孩子也送出去讀高中,這給許多家庭造成了經濟負擔。
2015年,加福源、劉喜榮等7名政協委員聯名提出《關于重視教育、建立高級中學教師激勵機制、提高教學質量遏制生源外流的提案》,建議通過健全完善學校管理體制機制,加大對縣高級中學資金投入力度等,切實提高教學質量,盡快遏制生源外流。2016年,李建委員又提出《關于部門單位包扶支持基層中小學,集全縣力量辦大教育的提案》。
提案承載民意,真切反映群眾期盼。2016年,縣政協將教育質量問題列為專題協商課題,由社法委組織委員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專題調研,形成了調研報告。隨后在縣政協常委會上,與縣政府進行了專題協商。在縣政協持續努力下,以甘泉縣高級中學為代表的縣內各學校引進優秀教師,建立完善獎勵考核政策,全縣學校辦學質量有了顯著提升。
“今年,縣上學生外流情況有了很大改善,大家重拾了對甘泉教育的信心。”石慧說,今年招生季,甘泉縣高級中學從往年招不到生的尷尬狀況,轉變為有選擇性優先招生,“委員們在這方面真是下了大力氣。”
提案接地氣惠民生
西延高鐵將于今年年底開工建設!消息傳來,當地群眾都盼著高鐵能在甘泉縣城設站。
今年縣政協全會期間,委員們就提出了《關于積極爭取高鐵在甘泉設站的提案》,經過縣經發局等多方面不懈努力,鐵路總局已正式同意西延高鐵在甘泉設站,目前正爭取時間辦理項目土地預審等相關手續,開工建設指日可待。
提案工作要接地氣、惠民生,高鐵設站提案就是縣政協發揮提案作用的一個鮮活例證。
據了解,甘泉縣政協九屆一次全會以來,委員提案無論是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創歷史新高。圍繞脫貧攻堅、生態建設、經濟發展等關乎甘泉發展的大事,委員們提出了許多有深度、有遠見、接地氣的建議。
提案辦理效果好不好,在于提辦雙方的共同努力。為此,縣政協與縣政府督查室成立了督查小組,每隔一個月就對提案辦理情況進行一次督查,針對重點提案,還開展定期摸底督辦等形式多樣的協商辦理活動,以確保提案建議能得到有效落實。
近幾年來,隨著規范出租車管理、建設鳳凰山人行步道、開通姚店石油大橋引線等一批關注民生提案得到有效辦理落實,縣政協提案工作的社會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人民政協離群眾越來越近。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