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唐冰 何新潤
提及延安市黃龍縣,優美的生態資源,核桃、蜂蜜等農特產會閃現在人們腦海。可當你走進黃龍深入探訪,或許會大吃一驚,這個偏隅小縣盛產玉米,其種植面積和總產量一直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隨著全國玉米種植面積和產量快速增長,由于存量過剩,價格持續走低,玉米作為黃龍縣主導產業遭遇了發展困境。
“2015年之前,1斤玉米能賣到1元多,2016年以來價格直接下滑到六七毛錢,許多群眾不僅沒有因種植盈利還面臨虧損。”黃龍縣政協主席申龍介紹道。
面對市場供需變化,黃龍縣農業如何突破困境?2017年,圍繞培育農業新動能,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產業結構調整,黃龍縣提出“去存量,促轉型”發展思路,以玉米去存量為主,掀起“玉米革命”。
為改革建言,為民生獻策,這是人民政協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今年春節剛過,黃龍縣政協就組織委員積極行動,重點就玉米去存量的思路、癥結、措施等問題,深入部門、鄉村、農戶開展實地調研。
“瓦子街鎮流轉土地1000畝,引進胡蘿卜和葵花601新品種建設示范基地;界頭廟鎮采取大戶引領方式實現多樣化種植;白馬灘鎮將玉米去存量與精準脫貧相結合,推進貧困戶就業……”各鄉鎮探索性做法,轉化為縣政協調研報告翔實數據和具體建議,呈現在縣委、縣政府領導面前。
玉米去存量的核心工作是什么?結合實地調研了解情況,委員們在深入探討后形成共識:這個問題說到底,就是種什么能讓農民增收的問題。
委員們建議,對去玉米間作套種農戶給予一定補貼,引進種植中藥材等經濟作物,通過多重政策手段鼓勵引導合作社和種植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大力引進高端型人才,按照市場需求制定營銷策略等。如今,這些建議已相繼得到政府有關部門采納落實。
在服務科學發展上積極建言,在助力經濟建設上主動作為,黃龍縣政協緊扣“黨政所思、群眾所盼、政協所能”,用堅實腳步書寫履職答卷。
2017年,黃龍縣政協選擇群眾普遍關心,縣委、縣政府高度關注的醫療健康、停車管理等熱點問題開展專題協商。如組織政協委員、群眾代表就縣醫院運行情況進行專項視察調研,隨后通過政協常委會專題協商,形成了切合實際、順應發展、可操作性強的協商報告。縣衛計局、縣醫院認真落實報告提出的“強化監督管理、加快特色科室創建、加強培訓交流、擴大宣傳引導”等具體建議,縣醫院在總體效益、綜合管理、診療質量和服務水平方面均實現了新的提升。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成果質量是人民政協調查研究的生命線。黃龍縣政協高度重視政協調研工作,嚴把調研成果質量關。近年來,凡是縣政協調研成果,在報送縣委、縣政府前,申龍至少要修改三次。“要用好政協‘話語權’,就要力求把每一條建議提準、提實。”申龍表示。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