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當實戰引領
太白政協唱響脫貧攻堅“三部曲”
□記者 牛小寧 楊玉春
太白縣地處秦巴山區連片特困地區,是脫貧攻堅戰的重點區域。自脫貧攻堅開始以來,太白縣政協發揮政協獨特優勢,凝聚力量,積極參戰,在擔當中展現政協責任,在實戰中展示政協作為,在引領中堅守政協情懷,為打贏攻堅硬仗、建設小康太白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擔當中展現政協責任
政協委員是政協工作的主體,政協委員作用發揮得好,政協工作就能上臺階。在脫貧攻堅中,太白縣政協通過思想引領強共識,任務引領明責任,方法引領增實效三項強力舉措,讓委員在思想上凝成共識,主動參與脫貧攻堅,實現了“要我扶貧”向“我要扶貧”的良性轉化。
實際工作中,太白縣政協積極探索政協系統推進脫貧攻堅的有效方法。圍繞服務委員扶貧履職,搭建知情明政平臺,通過召開會議、定期通報情況、微信公眾號發布信息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向委員宣傳縣域發展重點工作和脫貧攻堅部署要求,讓委員知曉上情,了解民情。改進視察調研方式,堅持問題導向,建立委員動態調整機制,將委員參與脫貧攻堅作為年度考評和動態調整的重要參考,嚴督實查,形成了參與廣泛、保障有力、督導有效的工作機制。
在實戰中展示政協作為
太白縣政協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政協履職的重點內容,深入協商服務決策,視察調研重點推動,監督評議促進落實,努力找準政協履職與脫貧攻堅的最佳契合點。在脫貧攻堅關鍵期,縣政協先后5次組織委員深入鎮村開展專題視察調研,面對工作推進中的具體困難與職能部門一道探原因、析癥結、尋對策,先后提出意見建議14條,幫助探索形成了“龍頭企業帶、農業園區帶、合作組織帶、鄉村旅游帶、農村電商帶、產業項目帶”的嵌入式產業扶貧“六帶”模式。深入調查研究,形成的《讓集體經濟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力引擎》《完善生態補償制度,加快推進生態扶貧》等6篇調研文章被《各界導報》《陜西經濟研究》采用。同時,堅持問題導向,聚焦薄弱環節,對全縣健康扶貧工作進行監督評議,形成的視察報告被縣委轉發采納,簡化了報銷手續,促進了“一站式”結算服務的有效落實。
在引領中堅守政協情懷
太白縣政協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政協奉獻的主要靶標,發揮優勢,集智聚力,引領和帶動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匯聚起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強大合力。示范表率增強凝聚力。常委會成員帶頭履行包抓幫扶責任,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堅持深入一線,幫助爭取項目資金,推動了靖口鎮生態養殖園、二郎壩稻田灌溉等扶貧項目落地見效。搭建平臺匯集推動力。縣政協組織開展“助力脫貧攻堅,展示委員風采”實踐活動,各界別積極響應,委員踴躍參戰,工商聯界組織開展了“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活動,全縣26戶非公企業實施項目86個,幫扶貧困村34個、貧困人口2746人;婦聯界、共青團界、工會界分別開展了“春風送崗位”“城鄉手拉手·脫貧奔小康”親情關懷和為貧困群眾免費體檢送醫藥活動,為59名貧困婦女提供就業崗位、49名貧困學生送去愛心物品、100余名貧困群眾免費體檢送藥,形成了政協倡導、界別跟進、委員參與的社會扶貧大格局。典型帶動提升導向力。縣政協十分重視先進典型的強化引領作用,在《各界導報》等媒體報道法杰、李鐵勞等委員履職先進事跡,有效帶動了廣大委員參戰助力、奉獻作為。徐志鋒、徐松群等42名委員先后為健康扶貧基金、愛心商店捐款捐物50余萬元;王寶堂、羅亞軍等15名委員吸納貧困群眾就業199人;宮健鴻、王蘭等10余名委員發展訂單農業,高價收購貧困戶花椒、蜂蜜8000余斤;23名委員成立專業合作社6個、企業17戶,吸納貧困人口就業800余人,形成了全社會參與扶貧、助力攻堅的良好導向。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