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文化教育、科技、醫藥衛生體育委員會
我們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為指導,把思想政治引領落實到專委會工作的各方面和全過程。緊扣“追趕超越”目標定位、緊盯黨委政府重大決策、緊系群眾關注熱點,創新工作方法,豐富委員活動,發揮界別優勢,建真言、獻良策、出實招、做好事,唱響了發展“主旋律”,發出了政協“好聲音”。
一、打牢基礎提升履職水平。我們始終堅持把學習放在首位,組織新任委員學習培訓,舉辦“政協大講堂”,為委員寄送《各界導報》等學習資料,深化了對加強思想政治引領的理解和認識,從思想上政治上扣好履職的第一粒扣子,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礎。我們在專委會成立了分黨組,調研時成立臨時黨支部,組織住西安的中共黨員委員過雙重組織生活。我們緊緊抓住“加強”查找薄弱環節,選準“改進”履職方式的突破口,在履職的實踐中探索規律,把組織視察調研作為政協履職工作的主線。堅持圍繞黨委政府重視、聚焦社會關注焦點,精心選擇調研課題;做到跨界別、跨黨派、跨行業“走出去”聯合調研與“請進來”座談協商相結合,切實增強調研實效;堅持“解剖麻雀”式調研,做到調研前收集資料、主管部門通報情況,精心選擇考察線路,拓寬思路視野;參加調研的委員提交書面意見建議;按照“切口小、建議實”的要求形成報告初稿,充分討論、集思廣益,嚴格把關、提高質量。
近兩年,圍繞“軍民科技融合創新發展”“大秦嶺旅游文化保護與發展”等內容開展專題調研,承擔省委命題調研3次,開展各類考察活動35次,完成調研報告18篇。形成了《關于第十四屆全運會場館規劃布局建設的調研報告》等一批優秀調研成果,省委、省政府領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省政府積極采納調研成果,出臺了《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業相結合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
二、堅持創新增強履職實效。我們充分發揮政協委員主體作用,積極創造條件、多方搭建平臺,堅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提升,不斷豐富協商議政形式、落實協商議政載體,引導委員關注民生主動參政議政,積極推動提案辦理落實,把協商民主落實到履行職能的全過程。充分發揮黨員委員在履職中的模范引領作用,利用社情民意這個重要途徑、借助月度協商這個特色平臺,調動委員參政議政的主動性、建言獻策的積極性、增強民主監督的時效性。我們定期向省級各民主黨派通報委員工作情況,加強對委員履職的量化考核,不斷提高履職能力。
兩年來,圍繞“健康扶貧”和“三個經濟發展”等內容在常委會議上作了5次大會發言。提交集體和個人提案450余件,提交“三親史料”50余篇,報送社情民意信息260多篇,反映社情民意工作連續多年受到陜西省政協表彰。著眼“十三五”規劃,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推進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等內容組織召開6次月度協商座談會,《人民政協報》《陜西日報》《各界導報》等媒體連續報道,展示了委員履職風采。
三、加強交流激發履職活力。委員活力直接關系到委員會工作的高效推動。我們以活動為載體,以“有事多商量”的誠意,聯系政府部門,加強對口交流,加深委員聯誼,履職活力顯著提升,團結民主的氛圍更加濃厚。
堅持每年召開全體委員會議,分管副主席、副秘書長及各市對口委員會主任參加,特聘專家列席,省教育廳、科技廳、衛健委、體育局、食藥監局主要領導通報重點工作,解答委員關注的問題,保證委員知情明政,奠定堅實的履職基礎。先后圍繞“發展陜西中藥產業”等議題召開專題座談會,舉辦陜西省醫藥博覽會。推薦界別委員擔任省政府行風監督員。配合全國政協完成“鞏固破除以藥補醫成果,完善公立醫院運行新機制”等調研任務,組織委員跨省考察調研,增進了工作交流。
四、匯聚合力決勝脫貧攻堅。我們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履職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政協優勢,增強第三方評估的針對性,調動委員參與脫貧攻堅的積極性,形成“眾人拾柴火焰高”的社會氛圍,為脫貧攻堅凝聚共識,匯聚合力。
我們圍繞推進六盤山等特困地區健康扶貧和產業扶貧開展專題調研,合力破解脫貧攻堅中的難題。發動委員及社會力量通過省慈善協會、各界愛心濟困協會捐款2610多萬元,救助貧困大學生260多人,為600多位聽障老人捐贈助聽器,協調省財政廳為全國“2011計劃”相關高校追加教育扶貧等經費2000多萬元。對口幫扶佛坪縣22年,發揮文教、科技、醫衛體委員會的優勢,對口解決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落實佛坪袁家莊農貿市場建設資金660萬元,協調解決受災群眾建房、基層衛生院建設等項目資金9600多萬元,捐資支持佛坪縣幼兒園建設,佛坪成為全省首批脫貧摘帽的縣。在全國政協的支持和幫助下,實現了西成高鐵在佛坪設站,為美麗的熊貓家園插上了經濟騰飛的翅膀。
我們在履職的實踐中體會到,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緊密聯系是形成履職合力的堅實基礎,堅持創新是提高履職水平的有效途徑,多黨合作是凝聚共識的制度保障。
(摘自全國暨地方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工作座談會上的交流發言)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