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到縣醫院要先付押金才能住院,現在是先診療、后付費。”師淑麗提及的這一變化,是從今年10月《吳起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印發后正式開始的。作為延安市政協委員,吳起縣統戰部部長師淑麗與多名政協委員前往外地考察,最終調查研究討論形成了該醫改方案,方便了當地老百姓的看病就醫問題。
看病難、看病貴,一直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這個問題同樣牽著師淑麗的心。去年開始,師淑麗與多名政協委員著手調研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這次調研,我們不僅學習了延安市其他縣區的先進經驗,還去外地多個省市考察。”據悉,師淑麗此次關注的問題,集中在醫務人員薪酬制度改革、公立醫院改革、分級診療系統和健康教育普及等方面。經過深入調查和研究討論,最終形成了相關實施意見。師淑麗說,調研報告提交至吳起縣政協后,受到了吳起縣委、縣政府的重視。財政、社保、衛計、醫院等多個單位探討吳起醫改的可行性。
今年10月,在師淑麗的推動下,吳起縣印發了《吳起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建立了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師淑麗說,根據最新制度,貧困戶看病只需負擔100多元,就可以就診所有常見病。建立的藥品零差率銷售補償機制,更是降低了老百姓的藥品費用。醫改的實施,避免了出現老百姓因沒錢住院、耽誤治療而造成的悲劇。
“1+N”大統戰工作格局,是師淑麗經常提及的概念。師淑麗讓統戰工作人員遍及全縣所有鎮村,延伸了統戰工作手臂,讓統戰工作涉及縣域發展的方方面面。在脫貧攻堅中,師淑麗一年走訪了208戶農戶,通過深入基層,撰寫了《關于加強民營企業文化建設的建議》、《匯聚民企力量 共襄脫貧大計》等調研報告。師淑麗說,她進村入戶,主要是上門送政策。“我們給村民講解各項扶貧政策、法律法規和脫貧技術,更重要的是激發他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斗志。”此外,師淑麗積極引導非公企業發揮優勢,多方式、多渠道參與精準扶貧活動。民營企業家通過就業幫扶、產業技術指導、愛心捐贈等形式參與精準扶貧,多次深入農村社區,走訪慰問貧困戶,為吳起縣打贏脫貧攻堅戰營造了濃厚的氛圍。
吳起縣是退耕還林全國第一縣,經過20年的努力,吳起的黃土變成了綠坡。如今,吳起縣已經有72%的綠色植被。然而,師淑麗走入溝洼后發現,樹種已經在退化和老化。如何保證退耕還林的延續性?這是師淑麗一直思考的問題。基于此,師淑麗向延安市政協提出,要改善林分結構,將灌木林改為喬木林。“大力發展經濟林樹,也可以給村民們帶來收益。”提案立案后,林業部門已經組織了多次座談,邀請師淑麗共同探討退耕還林的后續工作。
“紙上來得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師淑麗認為,只有不斷學習,提高自己,做到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履職建言、參政議政,出色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將科學謀劃、精于實踐、扎實工作,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實習記者 陳雪 記者 何欣潤)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