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寧陜縣政協主席馬先友帶領經濟和科技界部分委員,圍繞“生態優、產業旺、百姓富”開展專題調研,為探尋鄉村振興實踐路徑聚智獻策。
調研組先后深入鎮、村、農戶、企業及專業合作社組織、農家樂等經營主體單位,進行實地調研座談,廣泛聽取鎮村干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業主的意見建議,并多次召開專題調研工作會,并會同縣發改、農水、林業、國土、環保等部門,共同分析全縣鄉村振興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路徑。
近年來,寧陜縣委、縣政府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堅持“生態立縣、文化興縣、旅游富民”的發展戰略,深入推進脫貧攻堅戰,不斷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全縣農村農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別是近期編制印發了《寧陜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規劃(2018-2022年)》,對全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階段謀劃,明確目標任務,細化實化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調研組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客觀分析了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短板,主要表現在:脫貧后進一步鞏固提升難度大;缺技術、缺人才、缺資金,導致農村農業的發展動力不足、后勁不足;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程度低、層次淺;鄉村旅游、健康養老等產業融合發展緩慢;農業經濟合作組織實力不強,帶動能力弱;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環境治理層次水平不高;基層組織作用發揮不強;建設用地指標少,影響經濟發展等八個方面。
調研組認為,寧陜是陜西林業大縣,地處秦嶺腹地,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擔負著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職責,更是引漢濟渭和南水北調的重要水源涵養區。要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確保青山綠水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寧陜縣鄉村振興的基本路徑就是從自然資源稟賦和生態優勢出發,大力推進生態產業,積極拓展“生態+”模式。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增加農業生態產品和服務供給,實現生態優、產業旺、環境美、人才興、百姓富的現代化新農村。
調研組建議,要加強黨對實施鄉村振興工作的領導,全面夯實各級職責任務;補齊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強化頂層設計;以“生態+”模式為基礎,做大做強做優生態產業;堅持改革創新,全面激發農村內生活力;強化規劃引領,實施重點區域突破;進一步強化農村治理,筑牢農村基層基礎。(楊恩鑫)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